长风文学网 > 大明祥瑞 > 第一百四十章穆蓉【一】

第一百四十章穆蓉【一】

作者:花谢才得香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花豹突击队战国之军师崛起帝国霸主倾城妖妃:傲娇王爷逆天宠神医弃女:邪王霸爱小狂妃邪帝缠宠:神医九小姐本尊夫人有点狂邪王宠妻:废材狂妃要逆天邪王嗜宠:惊世弃妃太嚣张超级抗战系统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四十章穆蓉【一】</p>

    这时,太医院的几位御医联袂来到乾清宫见驾,他们一致要面见敬献药方的医师,想出钱购买调理药方,当他们得知是朝中祥瑞伯出具的药方,一个个又垂头丧气的返回太医院。</p>

    朱佑樘看了止不住的哈哈大笑,心中对解淳的医术更具信心,竟然破天荒得不去管那些奏章,纠缠着解淳学习太极拳法,解淳自然也极为高兴,一教一学一直练到中午时分。</p>

    朱佑樘当即传膳,留下解淳一同用餐,用餐时解淳并不秉承‘食不言’的规矩,而是和弘治皇帝谈起,自己答应为白昂炼制水泥之事,请弘治皇帝拨人拨款划地方,让他早日实验烧制水泥,并将水泥在军事、民事、修路、建港的优越性能,一一都说了出来。</p>

    君臣二人边吃饭边商议,不知不觉间,朱佑樘比平时多吃了许多,差不多是平时饭量的一倍,连侍立在一旁的萧敬也是喜笑眼开,特意去坤宁宫,向张皇后显摆了一番,使得张皇后对解淳痛打其弟张延龄的恶劣形象,无形中大为改观。</p>

    饭后解淳告辞出宫,弘治皇帝叮嘱他,书写一道奏章呈上来,方便他和众位大臣们商议水泥之事,解淳却乘机说道:‘‘圣上,若书写水泥事宜,微臣想用白话文书写,这样才能让大臣们知道水泥为何物,有什么具体用处,圣上认为可以那么写吗?’’</p>

    ‘‘再说现在大臣们上呈奏章,虚话套话太多,这样一直下去,一来使得皇上阅览奏章的时间大大增长,二来大臣们将心思都用在讲虚话上,具体的事情却一笔带过,使得本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变得复杂化,而且还不易解决。此风不可涨矣,圣上应该设法加以抑制,顺便给自己减轻些负担,若是再夜以昼日的劳累,圣上的身体可吃不消。’’</p>

    解淳看着朱佑樘阴晴不定的脸色,急忙予以赔礼道歉:‘‘微臣年幼无知,一时不知好歹,竟然敢肆意妄议朝政,请圣上原谅微臣的无意冒犯之举。微臣就不打扰圣上,微臣告辞。’’</p>

    解淳说完也不等弘治皇帝的应允,疾步飞奔,匆匆忙忙的逃出宫殿,弘治皇帝有些哭笑不得,这还是个大孩子的性情。</p>

    只是他想到解淳的多次提醒不要熬夜,想必是看出自己身体有所不适之处,却是不敢明面言说,此子真是个忠义之士。</p>

    朱佑樘刚才在想自己如何解决熬夜批改奏章?寻找一种一举两得的方法,没想到解淳之言提醒了自己,就是简练奏章的敬语,直言事情的本质,自己本来想夸奖他几句,没想到解淳竟然吓跑了,真得让弘治皇帝一想起来,就想开怀大笑。</p>

    想当年洪武天子在位时,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只是洪武太祖却是批阅的语言,更使得百官脸面难堪,譬如什么‘满嘴胡说八道’,或‘写了大半个奏章,没说出一句事情,你在混说什么?’之类的批语,丝毫不给文武大臣留情面。</p>

    解淳此人真的不错,不仅文章写得好,连诸如民生、治政、工部之事,都一一颇有见解,看来日后稍加以调教,大明社稷又增添一个栋梁之才。</p>

    弘治皇帝定下心来,打开案上的奏章一看,果然如解淳所言,一大半都是吹捧自己的虚言,在奏章最后面,略略提出一个问题,也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打开另一本奏章一看,也是和上一本同出一辙,他连续十几本看下去,几乎本本如此。</p>

    朱佑樘不禁长长叹息一声:‘‘原来自己几年间,耗尽心血的熬夜批阅奏章,竟然有一大半时间,都在看群臣对我的吹捧之言。看来这件事情,要转交予内阁大学士们好好议一议,不然这样下去如何是好?’’</p>

    他心中拿定主意,再次看下去,都是奏章前大半部分一阅而过,后面的极小部分再用心观看,然后专心批阅,果然今天的奏章很快在晚饭前完工,吃过晚餐后,他又依据解淳所言,缓缓练习一遍太极拳法,又赶到坤宁宫看望张皇后母子,和儿子戏耍一番,回到乾清宫后,很快进入梦乡。</p>

    朱佑樘一觉睡到萧敬叫醒他上早朝,他在上早朝前,又练习一遍太极拳法,然后精神抖擞的前去上早朝。</p>

    等到他下早朝回来,牟斌已经将解淳写好的奏章呈上来,由于解淳还没有资格上奏章,于是拜托牟斌代为呈送。</p>

    弘治皇帝将解淳关于水泥的奏章仔细读完,丝毫没有感觉到白话文,有何粗陋之处?反而使得他详细了解水泥的制作工序及用途,能够让人一目了然。</p>

    等到朱佑樘和几位内阁学士商议朝政时,待重要的政务解决后,他将解淳的奏章传阅给众位学士,等众人传阅完后,朱佑樘才询问他们:‘‘众位爱卿,如今你们对水泥有何看法?能不能由朝廷开工,试验烧制此等利国利民之物?’’</p>

    刘吉身为内阁大学士首辅,当仁不让先由他回话:‘‘老臣虽然没有见过此水泥实物,观看完此奏章后,也是大有感触,此物既然有如此大的用途,理应早日予以试验烧制,臣奏请圣上御断。’’</p>

    其他学士也都一一赞同,弘治皇帝也颔首认同,此事便下诏准予实行。</p>

    朱佑樘又突然话锋一转:‘‘众卿家,朕近日发现大臣们的奏章,大部分都是一些吹捧朕圣明的虚言,而所说的问题只是占去极小一部分,而且也没有提出具体解决的方法。喏,众位爱卿仔细观看一遍,这些都是今天刚送上来的奏章,是不是都大略一致口吻,朕没有冤枉他们吧?’’</p>

    说到这里弘治皇帝略一喘息,沉思一阵后,又继续说道:‘‘洪武太祖时就发生过此等事情,被洪武爷予以抑制,现在又死灰复燃,而且愈燃愈烈,朕天天批阅奏章至子时,稍稍休息后就要上早朝,若长此以往下去,恐怕不是好事。众位能不能定一个章程,以后别再书写这么多的吹捧虚言,他们绞尽脑汁的想着书写累,朕看着更加劳累,众位爱卿看看能否加以改正?’’</p>

    几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的商议许久,最后才定下章程,还是由刘吉上奏皇帝:‘‘圣上所言甚是,我等商议之后做出决断,敬请圣上以作裁定。奏折开篇敬语,是大臣对陛下恭敬的礼节,万万不可全部更改,以后明文规定,以三四句敬语为标准,多者不能超过五句,就要转入正题。能有权决定的事情,书写出自己处理的经过;不能自己处理上奏与陛下的事情,由陛下和内阁众学士商议裁定。有违反者打回去再次重写,屡教不改者将被贬为教谕一职,去教授府县的学子,以全其博采广文之名。’’</p>

    弘治皇帝点点头,十分赞同地说道:‘‘可,众位爱卿便安排下去,今后我不想再为此事头疼。既然都同意祥瑞伯解淳上奏之事,朕便下发圣旨,征调解淳暂时为官。’’</p>

    他思索一阵后口述圣旨:‘‘祥瑞伯解淳解子厚为大明社稷履立大功,特暂授承务郎,为工部司主事,正六品秩,主掌水泥试制一事,工部及其他官员无权询问和调遣,由解淳直接向朕禀报。水泥一事关乎江山社稷,若有窥探者,斩立决,授解淳御用宝剑一口,用作震慑宵小。’’</p>

    朱佑樘又继续另起一诏:‘‘大内侍卫胡杰有功于社稷,特授锦衣卫百户官一职,荫一子为锦衣卫小旗官。着其随身护卫解淳的安全,不得有半点损伤,否则重惩不殆。’’</p>

    众位内阁学士面面相觑,皇上对解淳真得是青眼有加,恩宠无比啊,解淳还没有参加会试,就已经是正六品承务郎,工部司主事,想想自己当年的情形,真得是天地之别。</p>

    不由得他们都充满嫉妒恨和一丝羡慕心理,但思及解淳所献之物,大多是利国利民且不带任何私欲,他所立的功劳也配得上所得官职,获此酬劳也是绰绰有余,一个个也都是尽释情怀,相互都有些不好意思的腼腆一笑。</p>

    而现在的解淳正焦头烂额,陷入挑选侍婢的行动之中,自从他放出要挑选会做饭的婢女,刚刚有人入住一天的解府,顿时被众人团团围住,谁知道哪里来的这么多卖女儿的?竟然有领着五六岁的小女孩前来应征厨娘一职,让解淳为此哭笑不得。</p>

    他从借来的锦衣卫力士李达处得知,原来此事是因为他救治小雪引起的缘故,李达此人被人称作‘万事通’,对京都之地十分熟悉,人情礼节样样精通,于是被解淳留下来在家中帮忙,有牟斌这个大佛在,留用李达根本就不成问题。</p>

    李达加入锦衣卫十几年,到现在还是个锦衣卫力士,就被人戏称为‘万年力士’,眼看着和自己一起参加锦衣卫的人,大多数都升官发财,李达自然也十分心焦气燥。</p>

    对解淳征用他作门房,他倒是十分上心,毕竟能和牟斌能称兄道弟的人,在他的眼中就是了不得的人物,他还期盼着借解淳之力,摆脱这个‘万年力士’不好听的绰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