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大明祥瑞 > 第一百四十七章会试遭考验【一】

第一百四十七章会试遭考验【一】

作者:花谢才得香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花豹突击队战国之军师崛起帝国霸主倾城妖妃:傲娇王爷逆天宠神医弃女:邪王霸爱小狂妃邪帝缠宠:神医九小姐本尊夫人有点狂邪王宠妻:废材狂妃要逆天邪王嗜宠:惊世弃妃太嚣张超级抗战系统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四十七章会试遭考验【一】</p>

    穆正听后苦瓜着脸皮,有些不理解的嘟囔着:‘‘您是正六品的朝廷官员,又是世袭祥瑞伯爵,陕西乡试解元,我们不叫您老爷,又能称作什么?’’</p>

    解淳阴沉着脸庞,铁青着脸色不理会穆正,自顾自骑上马回京城去了,解珍轻轻踢了呆怔的穆正一脚,轻声呵斥他一句:‘‘笨蛋,看你平时一副机灵劲儿,怎么如此不开窍?没有听见淳弟自称为‘本少爷’吗?以后叫他们统统改口,就以少爷称呼淳弟,否则到了年底,你会后悔的,那可是一笔不小的钱财。你们真是有大福气,遇到我家淳弟作家主,偷偷在一旁偷乐去吧。’’</p>

    穆正这才心领神会,连声答应下来,就急忙去纠正村民们对解淳的称呼,这可关系到他的年底分红,那可是一笔不小的钱财,若真得扣走不发,他会后悔莫及的。</p>

    解淳回家后不久,皇宫中就来人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祥瑞伯解淳,有大功于社稷,、、、、、特赏赐解淳一处皇家商铺、、、、、钦此。’’</p>

    解淳跪在地上大声谢恩:‘‘微臣领旨谢恩,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解淳从地上站起身来,又从太监手中接过圣旨,解珍等人从随从的小太监处,领来御赐飞鱼袍服饰,解淳又令人给宣旨太监们赏钱,这次宣旨太监没有推辞,极爽快地收下赏银,又恭贺一番后才带人离去。</p>

    第二天解淳带着解和石勇卫辉三人,来到赏赐的皇家商铺前,众人不禁都为之惊愣住了,此处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大街两旁的商铺,无不是顾客盈门百业兴隆。</p>

    当解淳得知封赏的商铺,只要摘去皇家招牌,一溜十二间商铺连同商铺内的商品和人,一切都尽归他的名下,不禁痴呆呆惊楞在当场,这次弘治皇帝给予的赏赐,可是太丰厚了。</p>

    年月似箭日光如梭,转眼间到了大明弘治六年春天,这段时间内,在弘治五年八月初,解淳就辞去工部官职,在家中准备参加来年的会试,城南新村的复垦农田,在秋收季节大获丰收,不但莲藕鱼类有所收获,就是新开垦的土地,也是大获丰收。</p>

    虽然说是新垦土地肥力极弱,但红薯的产量着实不错,土豆和玉米虽然产量有所下降,但是也比种植此时的农作物收获颇高。</p>

    无论是解府的新奴仆,还是北京城内的达官贵族和普通士民,都改变了对解淳的看法,从以前的败家子伯爵,上升为眼光精准能发家致富的祥瑞伯。</p>

    城南门外几十顷的土地,都归解淳所独有,又能收获如此大的粮食产量,同时也招到权贵之家的富豪子弟得无比垂涎,张皇后的二位弟弟已经数次和解淳洽谈,准备回收他的土地,用于自己高价转租给佃农,赢取更大的效益。</p>

    解淳还有另一番打算,于是婉言拒绝他们的请求,遭到张氏兄弟的无比痛恨,但惧与解淳极得弘治皇帝的赏识和恩宠,张氏兄弟二人也不敢明面招惹解淳,只得暗地里寻找机会,准备出损招对付解淳。</p>

    解淳令人将佃户们收获的三种作物,全部收购回来,以大米、稻谷、小麦、粟米、高粱等作物,与他们公平交换,或者付给他们同样价值的铜钱,佃户们首次拥有了财物和米粮,又成为祥瑞伯爵家的佃户,有了靠山和庇护,都一个个感激的跪在地上,向解淳父子表示他们的衷心感谢。</p>

    解淳交代下人们将三种作物仔细挑选,优良者作为种子,屯储于粮仓中,剩余的部分经过细加工,分别成为土豆粉、红薯粉条、玉米蒸糕等食品,进入京城市场营销,由于物美好吃,又是稀奇之物,结果很是大赚了一笔。</p>

    京城中的豪门富商,见他们心目中的粗粝之物,竟然能开发出如此多的美味食品,并且能受到广大士民及豪门子弟的喜爱,都纷纷向解淳求购三种作物的种子,解淳却故意提高三样种子的价格,将价格提升到比大米多一倍的高度,仍然是供不应求。</p>

    有眼力的商贾见有利可图,便从陕西之地购买三种作物的种子,分散到大明各地销售,使得三种作物的种子,很快畅销全国各地,又有官府紧跟之上的宣传普及,终于使三种作物在大明各地普遍种植,随着粮食产量的逐年增高,终于使大明摆脱饥饿的困扰,慢慢进入小康生活,这当然是多少年之后,才出现的良好局势。</p>

    陕西布政使司种植三种作物的农户,借助商贩们的高价购买,也是从中受益匪浅,他们的一年收获比往年提高五六倍,也借此机会成为小有身价的农户,他们心怀感激,各处都传扬着大明祥瑞伯的美名,甚至有人在家中给解淳立起了生祠,这些都是杨凤讲与解淳的传闻。</p>

    由于解家商业人手不足,解淳便向杨氏商行求援,杨凤极其思念解淳,就不顾世间习俗和非议,来到京城帮助解淳,解淳身为现代人的思维,理念自然和别人大为不同,根本不加顾忌,闲暇时与杨凤谈笑风生,月前花下城市村落,都相继留下二人的流连身影,有时也交流琴棋书画的心得。</p>

    虽然止步于明时的习俗礼节,但也促使二人的感情日渐亲密,像现代人一样谈起了婚约后的恋爱;有了未婚妻和父亲及解珍等人的陪伴,解淳度过了甜美的弘治六年春节后,便迎来三年一度的全国会试科考。</p>

    大明的会试和殿试,因为在洪武朝前期几次考试中,会元和状元清一色取自南方人,进士成员也是南方人居多,北方中进士者日益减少,因此引发科举舞弊案。</p>

    洪武太祖朱元璋便在洪武三十年,把全国举子们分为南北中三个科考学区,录取比例为南榜百分之五十五,北榜为百分之三十五,中榜为百分之十。</p>

    解淳是陕西人氏,自然属于北榜,在弘治六年春节前,张诚就赶到京城,住宿在解淳的府中,每天他与解淳两人展开题海测试,解淳发现张诚的制艺文章精进许多,有时候书写的文章,让解淳也为之叫好,看来这些年下了不少功夫,当然也离不开张诚的聪颖好学。</p>

    两个人本来就是好友,性情又十分相投,解淳便将写作上的一些窍门,一一讲于张诚听,使张诚的八股文章又提升不少,解淳知道张诚从来未进入过考场,便与他普及考场的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p>

    并在一间厢房中,特意按照考场号房的规格,制造出模拟号房,让张诚进去在里面吃喝拉撒及书写文章,并有意识地让他在里面独自呆上几天,以此来锻炼张诚的心智,好在张诚性情沉稳,很快就适应了考场氛围。</p>

    这天解淳正在为张诚修正试卷中的不足之处,又给他详细讲解,应该如何避免再犯此类的错误,张诚仔细听讲后,有一次书写文章。</p>

    解和走进来向解淳说道:‘‘小叔,穆正夫妇在城南新村外,被一伙人殴打,穆正和他的二个儿子,因为惧于自己是奴仆身份,没有敢于还手。对方却不依不饶,一直在城南新村搅闹不休,还有不少是锦衣卫力士。我父叔没有经过这等事情,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但这伙人一直搅闹不休,春季的播种就没有办法进行,我就瞒着婶娘和三爷爷禀报与小叔,请小叔予以指点。只是惊扰小叔读书的心境,实在是我等太过无能。’’</p>

    解淳也不生气解珍等人的无能,他们虽然是锦衣卫武官,但一直都没有离开自己的身边,也没有涉及到大明的文武官场,还是一副普通平民的心理,一旦涉及到官场之事,或是有官场之人涉及的事情,几个人都有些畏手畏脚,生怕给解淳招惹到极大的对手。</p>

    这伙人胆敢故意到城南新村厮闹不止,看来一定是来者不善,分明是冲着自己来的,但解淳想到牟斌与自己一直关系不错,虽然说自己已经辞去工部都水主事一职,但还有祥瑞伯爵位在,一般人也不敢找自己的麻烦,必定是什么高官贵族让人前来搅闹,打那几十顷土地的主意。</p>

    解淳挥挥手示意解和别打扰到张诚,自己带着解珍、胡杰、解和、卫辉、李达,六个人骑马赶往城南新村,他们一行人刚一出门,消息便迅速传到张府。</p>

    寿宁侯张鹤龄闻听后哈哈大笑,禁不住对自己的二弟建昌伯张延龄吹嘘:‘‘怎么样?二弟,愚兄只是派出一些锦衣卫力士,便把解淳刺激的出城应对。如此一直搅闹到会试考试前,他被闹腾的头晕眼花,神志迷迷糊糊,我们再在某处动些手脚,一定会搅闹得解淳不能专心应对会试。一旦他会试落榜,不能考中进士,虽然三年后还能参加春闱考试,可惜整整三年时光,足以使皇帝姐夫忘掉他这个人。到那时咱们再对付解淳,就易如反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