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大明祥瑞 > 第一百八十九章初为人父(三)上

第一百八十九章初为人父(三)上

作者:花谢才得香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花豹突击队战国之军师崛起帝国霸主倾城妖妃:傲娇王爷逆天宠神医弃女:邪王霸爱小狂妃邪帝缠宠:神医九小姐本尊夫人有点狂邪王宠妻:废材狂妃要逆天邪王嗜宠:惊世弃妃太嚣张超级抗战系统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那青年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大声向解谆报喜:“公子,二公子参加弘治八年陕西布政使司乡试,名列第九名,以十四岁的小小年纪成为乡试举人。”</p>

    解淳见刘泽面露不解之色,忙上前拉住那青年向刘泽介绍:“伯润兄,此人叫卫辉,是南京锦衣卫千户所百户官,正六品武职,奉命保护我。只是他总以公子称呼我,至于他口中的二公子,必是我二弟解俭。俭弟参加今年的陕西乡试,考中第九名,以十四岁冲龄之年考上举人,也着实不容易,是以卫辉有些失礼乱了举措。”</p>

    解淳介绍完毕,又对卫辉严厉提出警告:“小辉,你叫我公子,是因为以前与我有些瓜葛。若你以后再叫俭弟为二公子,以老爷称呼我父亲,我便与你绝交。给你说过多次,你己经是官身武职,怎能自居下人身份。让別人笑话我解淳不知上下规矩礼仪,若有人以此事弹劾,圣上会降罪我等的。”</p>

    卫辉只是应诺几声,嘿嘿傻笑着摸摸自己的脑袋,却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那好吧,以后我称公子的二弟为俭弟,公子的父母为叔父婶娘,至于公子这里仍然称作公子好了。”</p>

    解淳见卫淳固执的模样,知道一时半会也劝说不动他,只好无奈点点头同意下来,卫辉却高兴地合不拢嘴,好象称呼解淳为公子,他十分开心快乐。</p>

    刘泽见解家有大喜事,忙站起身告辞:“子厚,令弟中举是件大喜事,理应全族予以庆贺。泽便先告辞,待布政使司的发榜文书一到,泽再登门前来贺喜,现泽先告辞回返县衙。”</p>

    解淳把刘泽理送出府后,卫辉早将解俭中举之事,向解家老小通报一遍,引起阵阵欢呼惊叹,之后便立刻燃放鞭炮予以庆祝。</p>

    等到县衙正式登门前来报喜时,解俭已经从西安府赴完鹿鸣宴,双马轮换快马加鞭赶回解家庄。</p>

    如此快捷着急赶路,是因为陕西布政使想让解俭参加弘治九年春闱考试,解俭觉得自己实力不足,一直犹豫不决,又不想违逆布政使的脸面,便以和兄长及长辈商议后,再作出是否参加春闱的决定。</p>

    这时正在陕西经商的程洪,听说自家女婿中了举人,便不等请帖上门邀请,主动前来解府贺喜,此时程泯己调任浙江任按察使,早不在延安府任职,两家也已经正式定下婚约,只差亲迎一礼尚未完成。</p>

    解俭以参见岳父之礼拜见过程洪后,三人便议论起布政使想要解俭参加春闱一事,解俭再是聪颖慧智,也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怎能和两世为人的解淳相比,对此等关系到他终身大事还是不能确切把握,理智使出明智选择。</p>

    解淳闻听后,皱眉沉吟一阵,便让解俭将他的乡试文章诵读一遍,供自己和程洪参考决择。</p>

    他揣摩半晌后,向一直没出声的程洪,提出自己的意见:“叔父,据淳多加推算琢磨,以俭弟如今的文才参加春闱考试。如果单以制艺文章来看,勉强可登会试榜尾,有运气成为会士,若运气好殿试时再发挥出色,有望能成为三甲二百名以内的同进士。这不是说俭弟文笔不行,而是其太过年少,没有经过世事磨练。而会试和殿试大多以策取名次,纵使文笔再好,总是满篇讲空话,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不会取得好名次。”</p>

    解淳看着程洪先是欢喜后来惊讶无比的表情,进一步向他解释:“当初若不是解氏一族实在没有扛鼎之人,我也不会那么小的年纪参加春闱考试。其中淳几年间的历练,叔父想必也有所耳闻。先是王鏊王大人在解家长住,我能日夜领教,又经岳父大人多加指点。等我进入京城后,又曾在朝中担任过工部司主事一职,诸多磨练又蒙圣上开恩,才勉强取得状元虚名。”</p>

    看到程洪恍然大悟的模样,解淳便说出自己认为解俭的不足之外:“象我表兄张诚在会试中勉强吊榜尾,却在殿试时取得二百名的好名次。这是因为他曾在吏员和主簿等诸多职场上历练打拚过,文笔虽不甚佳,但阅历经验老道,言之有物才进入二百名。而俭弟的情形与表兄恰恰相反,文笔甚佳却阅历甚浅,恐怕难以进入二甲之列。”</p>

    解淳见二人不反驳自己的看法,便说出自己的打算:“叔父也知道朝中现在以科举名次定前程,非庶吉士难以入内阁。解家现在有我顶在前面,二弟完全不必如此早早参加春闱,放心在家中历练几年,等阅历足时再参加会试。若蒙上天庇佑,二弟能进入一甲或二甲之列,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矣。以为二弟的前程长远来看,我希望他在家多历练几年,然后去搏一搏一甲或二甲。叔父乃是至亲,若有不同的意见,请叔父明言相告,都是为了二弟的将来着想,我们可细作商议讨论,再缓缓做出决断为上策。”</p>

    程洪目瞪口呆的望着解淳,在他的心目中,解淳能年少考中状元,不过是人聪明好读书,再加上运气爆棚而已,是他心内一向不以为然,且鄙视考科举的死书呆子。</p>

    但听着解淳的娓娓道来,比一位久历官场的人还看得透澈淸晰,不禁在心中对自己的父母双亲,那独到的识人之术佩服之至,这解家的人就是天生大才,不是普通人可以媲美的。</p>

    单瞧解淳兄弟二人,又有外面解淳教导出的那九位秀才,直叫程洪头冒冷汗,当初他寒窗苦读多年,才勉强考了个增广秀才,如今看看人家十几岁的几个秀才,十四岁考中举人的女婿,还有一个更出色的祥瑞伯爵,让他感到不可思异,感叹世上果然有大智慧之人。</p>

    程洪当场点头同意解淳所做的主张:“既然淳儿已看出俭儿的不足之处,我等长辈便当为他指路导航,为他补上不足的缺点。其实以我看来俭儿能以冲龄之年,便考中乡试举人,已经是莫大的惊喜。想当初我二舅也是少年英才,却止步于乡试做了翰林秀才,俭儿此番可是令我惊喜若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