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大明寿宁侯 > 第258章 看不见的手

第258章 看不见的手

推荐阅读:花豹突击队战国之军师崛起帝国霸主倾城妖妃:傲娇王爷逆天宠神医弃女:邪王霸爱小狂妃邪帝缠宠:神医九小姐本尊夫人有点狂邪王宠妻:废材狂妃要逆天邪王嗜宠:惊世弃妃太嚣张超级抗战系统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弘治六年,除夕。

    靖海侯府热闹非凡,因为府上的二老爷,建昌伯张延龄回来了。

    不仅如此,毛宪清、贺东来、杨怀瑾三位高徒都过来了。

    张鹤龄非常开心,张延龄也还罢了,让他去夷洲岛表面上是做话事人,其实那边实际管事的还是王守仁,这三位学生可都是自己的宝贝。

    大明朝什么最重要?

    人才!

    平日里杨怀瑾还能时不时地过来冒个泡,但是毛宪清和贺东来在天津忙的不可开交,基本上见不到面。

    “来,尝尝为师从南昌带回来的庐山云雾茶,怎么样?”

    毛宪清端起茶杯闻了闻,然后轻酌一口,说道:“汤色明亮、香凛醇厚。北宋诗人黄庭坚有云,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

    张鹤龄心说,显摆你有文化是不是,喝个茶还跟我这吟诗?

    贺东来随后说道:“学生观此茶青翠而多毫,叶片匀嫩漂亮,汁多耐泡,味甘清香,是茶中极品。”

    张鹤龄点点头,看看,这才是人话嘛!

    “你二人现在天津府任何职啊?”

    毛宪清放下茶杯,说道:“回禀恩师,如今天津府效仿京兆府,下设河东县和滨海县,弟子任河东知县,东来师弟任滨海知县。”

    张鹤龄很高兴,说道:“都混成知县了,不错不错,如今天津府那边怎么样了?”

    毛宪清继续说道:“自李府尹就任以来,开始实行新政,开设港口,大力发展造船工艺和海上贸易,在新政的影响下,民间兴起了很多作坊,相当一部分百姓开始脱离农业,以工商为生。”

    “这般新政,朝堂之上肯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吧?”

    “恩师所言甚是,自年初开始就有人指出,农乃国本,百姓放弃农业,耕地改为作坊,此举有伤国本,并以此为由,弹劾李府尹。”

    张鹤龄似乎很兴奋,道:“李东阳又被人弹劾了?”

    “正是。”

    “结果如何?”

    “李府尹与那几名言官殿前对峙,拿出了今年的粮食收成统计,较之去年,产量翻了一番。”

    张鹤龄点点头,看来李东阳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陛下怎么说?”

    “陛下比较疑问,为何耕作的百姓少了,土地也少了,粮食产量却能增长一倍,李府尹只是说此乃天下大治之象。”

    张鹤龄撇撇嘴,道:“这个李东阳还真能吹!”

    却见毛宪清神色虔诚,起身作揖,说道:“其实,我二人对这个问题也不甚了解,今日有幸面见恩师,还请恩师不吝赐教。”

    张鹤龄反问道:“除了天下大治,李东阳没有说别的吗?”

    “李府尹与我二人商议过这个问题,大家都是似懂非懂,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操作。”

    张鹤龄说道:“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个字利!”

    “利?”毛宪清与贺东来面面相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张鹤龄看了看两名懵逼状的弟子,继续说道,“不要把利字想的那么不堪,百姓想吃饱肚子,这就是利,地主士绅想要更多的财富,这也是利,只要有利可图,就有人去做。”

    毛宪清和贺东来对视一眼,似乎还是听不明白。

    “我问你们,为何百姓整日劳作,却仍旧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毛宪清家里是地主,他从小衣食无忧,但贺东来却是穷苦出身,当下回道:“只因佃户一年耕作,收获的粮食却大部分交给地主,自己能得到的不过十之一二,能吃饱饭都已经很困难了,如果再碰上个天灾人祸,那就直接喝西北风了。”

    张鹤龄继续问道:“为何会如此呢?”

    这一下,所有人都不说话了。

    为什么会这么惨呢,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明朝的一个致命弊端土地兼并。

    由于老朱同志过于善待读书人,定下祖制,只要考上举人就会免除土地赋税,因此,考上举人的读书人会大肆圈占土地,而拥有土地的耕农也往往将土地挂靠在举人的名下,自己成为佃户,从而逃脱交税。

    经过一百多年的恶性循环,大明的土地绝大多数都归于不用交税的地主阶级身上,而承担着全国大多数税收的却是只占少部分土地的百姓。如此庞大的压力,再加上恶劣的天气,使得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可是,你明明知道土地兼并已经成为大明的弊病,你敢说出来吗?

    这话要是说了,相当于指着朱元璋的鼻子说不是,这顶帽子谁敢戴?

    张鹤龄继续说道:“你们不说,我就说了,还是土地的问题,但是今日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只说你们的疑问,为何现耕地少了,佃农少了,收成反而高了呢?”

    毛宪清和贺东来赶忙洗耳恭听,接下来应该就是重点了。

    “我再问你们一个问题,耕牛的数量比去年可有变化?”

    贺东来说道:“去年是七十余头,今年是三百余头。”

    “粮价较之去年呢?”

    “涨了大概三成。”

    “佃户的分成可有变化?”

    “以前是一到两成,现在至少三成,最多有四成的。”

    张鹤龄轻轻笑了笑,说道:“现在还不明白吗?”

    贺东来抓到了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说问:“是利?”

    “不错,就是利。”张鹤龄说道,“百姓去作坊做工,是因为作坊发的工钱比种地拿到的多,这就是利。”

    “百姓都去做工了,种地的就少了,地主找不到佃农,只得减租,因为没有佃农种地,就没有收成,这也是利。”

    “但是,百姓做工能拿到的钱比种地要多,你要的租金多了,就没人愿意给你干活,要的少了,又觉得不划算,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要引进耕牛,一头耕牛能顶三个壮劳力,节约了成本,也就相当于提高了收成。”

    “百姓做工能拿到工钱,生活条件好了,便会购粮,导致粮价增长,以前并不好的土地都被开荒耕种,因为种了粮就是意味着能换成银子,这,还是利。”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围绕一个字,就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