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大明手术刀 > 第66章 万历驾崩

第66章 万历驾崩

作者:青云在眼前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沧元图牧龙师至尊风流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军械补给是充分的,除了战马和盔甲等缴获,四月份从梨树沟回来,将首级送到辽阳后,苏杭就向熊廷弼要火炮枪支盔甲弹药等等补充,这时候说话太硬气了,得到的结果自然是到兵仗局自取。

    苏杭也不客气,又取了一千五百套铁甲棉甲和刚打制出来的一千杆燧发枪,二十门佛郎机炮和六十门虎尊炮及无算弹药。

    五月份,辽东经略熊廷弼一边令辽镇所有部队加强训练,一边令人前出沈阳,向东北方向五十里,同时建筑三个堡垒,继续执行对后金的“南顾北窥坐困转蹇”之策,四处筑城步步推逼,困削后金活动空间。

    努尔哈赤不甘为其坐困,针锋相对以专攻辽沈为要务,六月中旬,他举七万大军“黄盖映日,旌旗映空”,直逼沈阳。

    其中前锋两万攻击沈阳,后援四万继进,另以一万从东州堡出,直冲附近的奉集堡。

    沈阳守城总兵贺世贤亲统明军于城东二十里迎击,野战鏖斗,八旗退十五里下营。

    与沈阳呈犄角之势的奉集堡守城不出,总兵官柴国柱带兵在小夹山、榆条寨与后金对战,双方攻守不断易手,战事持续一个月,八旗进攻无果,怏怏退去。

    这次持续一个月的战事,辽东经略熊廷弼坐镇辽阳,由辽镇总兵官柴国柱亲自指挥,明军和后金均折损两千多人,从战果上看,大致相当,但大明国力雄厚,以五六个明军换一个女真兵,努尔哈赤都不愿意,所以,视此为败。

    这次战事,苏杭的锐勇营没有参战,继续训练部队,只是在威安堡提高了警戒级别,向北派出了数股哨骑,打探后金兵力动向。

    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终年五十八岁,庙号神宗。这位历史上充满争议的皇帝终于去世了,许多导致明朝灭亡的事件,都可以在万历时期找到源头,因此史学家们给万历的盖棺定论是,“明亡于万历”。

    明神宗对于储位的模糊态度,使得官场乃至地方的人,妄加揣测,政局混乱,出现宣、昆、齐、楚、浙五党和东林党等互相明争暗斗。

    党争的形成,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但万历皇帝,虽说长年罢朝,对熊廷弼仍相当信任。在万历去世之前,熊廷弼的方针政策均得到万历皇帝毫无保留的支持。两人可称“军事战略上的知己之交”。正因为如此,万历皇帝特赐熊廷弼尚方宝剑,以重其事权,而熊廷弼也用辽东局势的沉稳和军事进展回报了皇帝。

    辽东经略对皇帝的驾崩非常伤心。

    八月初一,皇长子朱常洛继位为帝,改明年为泰昌元年,发帑金二百万两给九边将士,罢除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升任大批东林党官员。

    东林党凭借“三案”党争,一举打倒其他势力,得以独揽乾坤,他们多年来对太子的支持,终于收获了丰厚的回报,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投入期太长,而回报期又太短,新皇帝的任期只有一个月。

    八月初,后金再度出兵沈阳,贺世贤率部出城迎战,与黄太吉所领大军战于城东浑河之畔,双方互有死伤,黄太吉退走。

    旋即,黄太吉一万人攻下了懿路,包围了沈阳中卫的中左千户所、北边六十里外的蒲河城。

    蒲河只有两千守军,守将韩元派人南下求救,熊廷弼令各军严守城池,他调浙军四千,川军三千,和苏杭的锐勇营全军,共一万多人北上亲自救援。

    这次北上,或将是锐勇营第一次野战,跟鞑子精锐的第一次野战,所以苏杭带上了全数的战车,将部队混编。出征前,苏杭再次到兵仗局领一次火炮燧发枪和足量的弹药,以及帐篷、拒马和铁蒺藜等军械物资,既然锐勇营就怕弹尽粮绝,即使大军有辎重粮车,他们自己还带了不少粮草。

    于涛、张静波、董洪志、邓玉龙、王成刚、李德公六个把总,每总分得重型战车十四辆,轻型战车二十三辆,佛郎机炮十门,虎尊炮二十门,炮兵配属作战,四百骑兵除了一百人哨探,其他三百人统一使用,由王超带领,听从苏杭指挥。

    其实火炮齐射是效果最好的,苏杭当然知道,不过他依然是想训练部队混合作战,锻炼提高部下指挥合成作战的能力。

    苏杭所部分成八个方块行军,骑兵在前,六个把总在骑兵后,重车由八名士兵推挽,轻车由四名士兵推挽,车里放着拒马弹药等物,辎重兵有赶大车拉着佛朗机炮和各种物资的,有推着独轮车拉着弹药马料的,和亲兵队一起行军在最后。除了辎重兵每人一套棉甲,其他所有人都是棉甲外套铁甲。

    亲兵队护卫着一杆大旗,上书一个大大的苏字。

    锐勇营后边是川军,川兵多着棉甲,每人扛着一柄白木杆所制的长枪,枪身极长,远在普通长枪之上,不少辅兵杂间其中,背负铁甲而行,

    浙兵在川兵后边,和锐勇营差不多,有不少战车火炮,不少士兵肩扛火绳枪和燧发枪。

    大明军士的对襟甲衣上都涂红色和黄色油漆,放眼望去,浩浩荡荡的人马,犹如一股红色与黄色的洪流,汹涌向北而去。三军行走之时肃静无声,营伍整肃,顾盼俨然。

    熊廷弼身边除了几个军事幕僚,就是浙军川军将领和苏杭,一杆中军大纛高高飘扬,上书一个巨大的“熊”字。

    他看着行军队伍勇往直前的气势,忍不住感叹道,“部伍整齐,皆是雄壮之军,纯伯兄,你看奴酋围蒲河意欲何为?”

    陈策笑道,“当是围点打援之策。”

    “那吾等此去,可遂了他的意吧。”熊廷弼说完哈哈大笑,显得对此战极有信心。

    苏杭看着眼前的行军队伍,颇有梦幻之感,他居然率军和浙军川军一起战斗了,他之前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明年的辽沈大战做准备,今年鞑子攻下懿路、包围蒲河之战,他不怎么记得。

    看到盛壮的军容让他心驰神摇,有一种难以压制的激动之感,在这个时代,在战场上与南军共同杀敌,实在能弥补一些遗憾。

    自己的部队和川军浙军相比,毫不逊色,因为特意练过队列,反倒更显得军容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