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大明手术刀 > 第119章 想拿老子当枪使

第119章 想拿老子当枪使

作者:青云在眼前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沧元图牧龙师至尊风流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苏杭于是摆酒,请刘侨吃饭,刘侨也不客气,他好像有一阵没吃到好东西了,吃的狼吞虎咽的,他知道首辅大人派他来也就是走个程序,现在锦衣卫还能调查什么案情?吃个半饱后,他才问起辽东战事,听了后叹息一声,表达了对锐勇营的崇敬。

    刘侨走时,苏杭让钱大壮拿出百两纹银,刘侨道,“苏大人,多谢好意,你们在前方作战,吾等帮不上忙也就罢了,怎能拿你们的军饷?”说完,拱拱手就要离开。

    苏杭拉住他,道,“换个位置,你给我钱我就会收,你不收就说明我们换个位置,你不会给我钱,这算是锐勇军对锦衣卫的一点敬意吧。”

    刘侨听他这么说,就收下银两走了,他为人正直,不配合阉党捕杀官员,后来被魏忠贤削馆免职。这次的百两银子,他只给自己留下三两,其他都分给困难的锦衣卫兄弟了。

    刘侨离开不久,门口护卫来报,又有人来访,却不愿意报出姓名,“大人,那人看着鬼鬼祟祟的,不像好人。”

    苏杭听了,笑道,“只要不是鞑子,就请进来,问问就知道是不是好人了。”

    来人一身儒衫,三四十岁的样子,相貌清矍,对苏杭拱拱手,又看了看左右虎视眈眈的钱大壮高长寿等人,道,“学生能和苏将军单独谈谈吗?”

    “先生有话但讲无妨。”苏杭看了看他闪烁的眼睛,道。

    来人道,“久闻将军大名,鞑子兴师动众来京师,不刺杀首辅阁臣,专为刺杀将军,可见将军名不虚传,难道在下还能对将军造成威胁吗?”

    苏杭笑了笑,对钱大壮等人摆摆手。

    等屋内只剩下他们二人时,陌生人道,“苏将军,学生吴非,冒昧来访是受人之托,就开门见山了。”

    苏杭点点头。

    吴非道,“辽东局势倾颓至此,东林众人有莫大责任,他们在背后鼓动言官弹劾,逼的熊大人不得不请辞经略一职,否则,辽沈怎会失去?后天的朝会上,如果苏将军能指出袁应泰举措乖方,对辽东局势罪责甚大,那么东林党将不得不让出朝堂权力,如此,辽东局势方能转危为安。”

    “本官要参加后天的朝会吗?”苏杭惊讶问道。

    “是的,晚生后边的大人物明天将推动此事成行,后天的朝会,大家众志成城,定要教祸国殃民的东林下台,以还辽东军民将士公道,挽回辽沈危局。”吴非慷慨激昂道。

    苏杭笑笑,问道,“东林下台后,阁下...身后的大人物们怎么挽回辽沈危局哪?”

    吴非道,“熊大人重返辽东,新任内阁全力支持,辽东危局自然可解。”

    苏杭叹了口气,道,“东林下不下台这种大事,哪是我一个小小参将能参与的。”

    “将军在朝堂上说出袁应泰各种错误举措即可。”吴非沉声道。

    苏杭叹息一声,道,“袁大人担任经略后,确实犯了很多错误,如果有机会,我愿意讲出来。”

    吴非告辞离开,他身后的大人物们从苏杭的奏章就能看出他的态度,所以才来找他。

    苏杭送吴非离开,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暗笑,这就是浙党齐党等在野党的手段呗,想拿老子当枪使。

    翌日丑时末,参加早朝的大明群臣已经到达午门外,不一会儿,就见一队仪仗向着宫门过来了,前有八名太监掌着大红纱灯引导,后边是明晃晃的一排水晶宫灯,最后边是灯晶彩羽,流苏玉坠的一辆高毂绣帘的凤辇,辇上端坐着奉圣夫人客氏,来照顾服侍皇帝起床饮食的、大明最有权势的女人。

    有大臣不屑一顾,但也有趋炎附势之徒,在客氏的凤辇还有很远时,便躬身施礼。

    客氏的辇架并不停留,从旁边一个小门进入了皇宫。客氏在皇宫内有宫殿,在宫外亦有豪宅大院,当她腻了魏忠贤时,就会出宫去找别人满足自己,但每天早晨,她都会到乾清宫照顾皇帝起居饮食。

    因为小木匠对宫中御膳房的蒸龙烹凤瞧不上眼,独独喜欢客氏做的饭菜,尤其喜欢客氏把炙蛤、燕菜、鲨翅等十几种海鲜放在一起烩煮。此时京师流传一首诗赋曰:大官炰脍惜芳牙,玉食须供自外家。乞得余泔争问讯,珠盘擎著漫矜夸,讲的就是客氏服侍皇帝饮食的。

    皇帝不是天天出席早朝,但这两天,客氏为了魏忠贤不得不唤皇帝早起上朝。

    魏忠贤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酒色,有次,他赌博大输后感到很苦恼,便恨而自宫,进宫做了太监,通过各种钻营手段,慢慢爬了上来。

    朱由校继位后,对魏忠贤和客氏甚为宠爱,封客氏为奉圣夫人,荫封她的儿子侯国兴、弟弟客光先以及魏忠贤的哥哥魏钊为锦衣卫千户,魏忠贤也从惜薪司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

    魏忠贤虽然不知书,但记忆力很好,性猜疑残忍而且阴毒,好阿谀奉承,对权力有极度的渴望,往日且不说,现在有了宠爱信重他的皇帝,还有客氏作为臂助,哪有不兴风作浪的道理?

    寅时,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卯时,朝会举行,当天朝会第一项内容是,南直隶饷司郎中杨嗣昌向皇帝和大臣们汇报淮北饥荒赈济问题,第二项内容是辽东问题,也是连日来每次朝会都会争执的问题。

    熊廷弼已经接诏,正在来京师的路上,争执的焦点不是辽东问题的以后,这点朝堂已经达成共识,必须听熊飞白的意见,而是以前,也就是追究责任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朝官们纠缠不休,太常寺卿吴亮嗣、贵州道监察御史黄彦士、吏科都给事中官应震等楚党三党魁,和齐党魁首、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亓诗教以及浙党一些人坚称袁应泰有罪,王化贞坐视不救亦有罪,当初弹劾熊廷弼的幕后黑手更要追究其罪过。

    矛头直指大学士、首辅刘一燝,东林党干将韩爌、杨涟、高攀龙等反击,坚持虽然袁应泰战歿,辽沈失陷,但亦给了鞑子沉重打击,女真户数人口有限,他们此战得不偿失。

    双方唇枪舌箭,小木匠坐在龙书案后打哈欠。

    最后,太常寺卿吴亮嗣提到了金州卫指挥使,锐勇营参将苏杭昨日遇刺问题,一方面谈及京师糟糕的治安,另一方面认为应该召苏杭上殿,参加朝会,讲出辽沈一系列战役的真相,皇帝准奏,许明日苏杭上殿。

    【作者题外话】:谢谢大家的评论,看到鼓励话语,充满了干劲,我知道,也有很多人不满意,只是他们宽容地不说出来,谢谢他们的宽容。要是看到这里,手里还有票的话,投一张哈……两张也行,三张更好,还有更多?那就给别的作者投一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