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大明手术刀 > 第126章 军医院、兵器局和颗粒火药

第126章 军医院、兵器局和颗粒火药

作者:青云在眼前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沧元图牧龙师至尊风流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军医院高薪请了金州城内几位名医来坐诊,同样对百姓开放,日常来就诊买药的人很多,苏杭让曹锐他们平时多跟大夫学习请教。

    部队方面,按照苏杭的要求和指导,医院工厂开始生产消毒用品、绷带纱布、清理伤口的接合手术器械,还有几位名医指导研发的驱虫药、行军散、止血药、跌打药酒药膏等。

    曹锐汇报了医院工作后,苏杭问道,“兄弟们的医术有没有进展?”

    “战场救治这些都没有问题了,有灵性的几十个,都分配到几位大夫手下跟着学习那。”

    “你不但要管好医院,管好生产,也要经常组织一下两个卫这些大夫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彼此间有个提高,对于非常无私地贡献自己医学经验和药方的,你要给些经费补助。”苏杭吩咐道。

    曹锐都应下了。

    隔一日,苏杭到兵器局,在王成刚陪同下,来到研发实验室,实验室有十五个人,除了当初研发燧发枪的赵老头等五个人,就是经李芝林调拨、从京师来的十个技艺高超的工匠。

    苏杭在京师见到这十个工匠时,第一个动作就是掏银子,每人一百两,要求就是带着全家去辽南定居,银弹攻势无法阻挡,而且这十家人到了金州,便都分配了住房,而且,按高级工匠身份每人分了五十亩地,家人每人三十亩。

    我靠!我草!如果他们知道后世这些表示惊叹的词,一定会脱口而出的,但他们不知道,只是都瞪圆了眼睛,看着各种天降福利,喊道,我的娘啊!在大明,技艺再高超的工匠也不可能有地的,到了辽南,他们不但有钱,有地,还得到了难得的尊重。所以工作积极性非常高。

    苏杭给实验室下的研发任务之一,是开发线膛枪,将现在的燧发枪从滑膛改为线膛,即在枪管内部刻上膛线,螺旋形膛线可使弹丸在空气中稳定地旋转飞行,提高射击准确性和射程,这个看似微调,但以现在的工艺,就是这膛线就比较难弄。

    第二个研发任务是,开发后装线膛枪,即将燧发枪从前装改为后装,苏杭还提出一个概念,将燧发改为针发,就是扣动扳机后,用枪机上的长杆形击针刺破纸弹壳,撞击底火,引燃发射药,将弹丸射出。

    苏杭等到实验室时,十五个人分成两组,一个组正在讨论解决前装线膛枪气密性的问题,因为有了膛线后,前装子弹就很难保持枪膛闭气性,威力会大打折扣。

    一组在研究针发的枪针,苏杭与大家聊了几句后,告诉他们不用着急,就离开了,其实他真的不着急,现有的燧发枪在此时已经非常先进了,而且,现在所有的燧发枪都用上了颗粒火药。

    在戚继光时代,大明工匠就研究出了颗粒火药,因为颗粒之间有缝隙,便于氧气的助燃作用,可以燃烧充分燃速均匀,所以威力增加,提升黑火药威力的技巧就是颗粒化。

    颗粒火药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减少火药消耗,一两颗粒火药的威力相当于三两粉末火药,只是,制作大量的颗粒火药就需要大量的硫磺,不像黄火药(炸药)是化合物,黑火药是混合物,就是硝石、硫磺、木炭等几种物质的混合。

    硫磺成份虽说比例不大,但却非常重要,因为在黑火药中,硫磺是一种粘合剂,可以将几种成分混合均匀,只有含硫成分稍高的黑火药,才能制造成大小几乎一致的颗粒状黑火药。

    以前辽东都司兵仗局的火药就是因为缺少足够的硫磺,所以才做不成颗粒,所以苏杭上次从京师的广积库,不仅拉了大量的火药,还拉了五船的硫磺,以后他的部队,不仅燧发枪,火炮也全用颗粒做发射药。

    然后苏杭去车间看望了生产工人,和大家亲切握手,鼓励他们努力生产优质武器,现在锐勇军兵器局每个月能生产燧发枪一百支,虎尊炮六门,佛郎机炮三门,盔甲三十套,刀盾和长枪上百件。

    懒者罚,勤者奖,生产出的武器优良,奖励更多,在新式的奖罚制度下,车间里的气氛热火朝天,干劲十足。

    而后,苏杭和王成刚骑马去了碧流河兵工厂工地,因为想使用水力钻床,兵工厂设在了河流落差最大的刘家堡,为了建兵工厂,旁边直接建了两座烧砖窑,苏杭到的时候,整个工地上有一千多人在忙碌着。

    王成刚给苏杭指出哪里是未来的盔甲厂,哪里是被服厂,火炮厂等等,然后苏杭问道,“给干活的工人们开多少工钱?”

    “打零工的一天三分,供午饭晚饭,这些乡亲们都是附近十里八村的,他们每天早上在家里吃了早饭过来,那些专业的瓦工队一天五分,合一个月一两五钱。”

    苏杭点点头。

    在街面上,在车间里,和此时的工地上,苏杭看到的都是一番热闹景象,人们忙碌着,脸上都洋溢着欢欣喜悦,和去年他初来金州看到的麻木、贫穷截然不同,苏杭很有成就感,他带给了这片大地上的人们以希望。

    苏杭出来视察,周映卉都换了男装跟着,但两天后苏杭要南下去旅顺,她就没法跟着了,她母亲李婉不可能同意女儿在外边过夜。

    周英元在家里是不管事的,其实周家的大事一向都是李婉来拿主意,离开辽阳和离开京城都是,依李婉的看法,周家当然是不缺钱的,但去江南也好,在京城也罢,都是背井离乡,没有势力和跟脚。

    如果去金州,丈夫和儿子有事可做,不至于苦闷,而且都是辽东都司境内,周家在金州可以再扎下根去。

    同船回金州,李婉亲自向苏杭的救命之恩表示了谢意,她当然看出了女儿和苏杭的瓜葛,心里高兴,武人地位低不假,但到了总兵位置,那又不同的,况且是个二十四岁的总兵,可说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