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大明手术刀 > 第129章 朝廷来了监军

第129章 朝廷来了监军

作者:青云在眼前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沧元图牧龙师至尊风流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苏杭提高了学校教师待遇,就此收编了两卫大部分塾师,学校建成后,这些教师被分配到三十所学校去任教,旅顺小学是三十所学校中最南的了,有四名教师。

    这个时代,能进入学堂读书,是让人非常羡慕的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特别是在大明,对读书人更是优待,只要中了秀才,就可以免去税粮负担,开始有了社会地位。

    只是军户都很穷,读不起书,军户子弟最出名的就是张居正,当了大明首辅。

    辽南总兵府出了布告,学校不收学费、提供午饭,如果读书读的好,还有奖学金拿,这当然赢得了民众热烈拥护,纷纷让家里十来岁的孩子入学,目前旅顺小学有八十七个学生在这里就读。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苏杭他们走进学校时,就听茅屋里边传出来朗朗读书声。

    这个教室,老师在教授三字经,旁边的教室,学生在学习百家姓,都是最基本的识字教材,其实除了识字,苏杭最想让学生们学习数学,但知晓算术的塾师非常缺。

    苏杭着钱大壮派人去给师生买礼物,下课后,与老师聊了聊,又亲切地询问孩子们的理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盘桓半天才离去。

    苏杭在旅顺呆了七天,下部队广泛接触基层士兵,鼓励众人坚持训练,召开军官座谈会,与大家分享讨论海上作战方式方法,然后又告诉李德公,在来往皮岛途中,对于鹿岛、王家岛、大小长山岛等黄海海岛,都要留意探查,对于自己控制区域的水文以及洋流等气候都要记录和留心。

    七天后,苏杭向西北,沿着渤海海岸,经善山台、北庙台和兔儿岛台回到金州,他沿途看到许多百姓乐此不疲地垦荒,看了庄稼长势,视察了开荒地打造的灌井,和疏通的水渠。

    南下到回来,用了半个月时间,回来就见到朝廷派来的监军。

    王安死后,天启帝升魏忠贤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阉宦终于爬到了内相的位置,开始露出狰狞面目。

    明代废相,内阁与各部大臣奏议公事先行“票拟”,由皇帝“硃批”决定可否。由于废相后繁琐朝议使皇帝无力负荷,加以若干君主废弛朝政,遂有秉笔太监代为“批红”的制度。

    即各部公文奏议交司礼监分类后,拣选其要呈送皇帝。皇帝或亲批,或由秉笔口述大要而皇帝口决,秉笔代为“照阁票批红”,发还内阁与各部依据批红撰写正式诏书执行。但秉笔太监只是写上意见,最后由掌印太监审核,如果认为可以,就盖上印章。如果认为不行,有权打回去重批。

    所以,掌印太监最有权势,有“内相”之称。

    魏忠贤升职后,一方面在文官言官中收取手下,一方面建立武阉人内操军,直接掌控武力,而后,在客氏建议下,派出监军到辽南,试图掌控大明最能战的锐勇军,此事他没有禀告皇帝,直接自己矫诏,就把得力手下派了过来。

    魏忠贤肯定不知道“枪杆子里边出政权”这句话,他连字都不认识,但这个大宦官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知道抓军权稳固自己地位。

    总兵出去巡视,来了二十名宦官,二十名顶盔掼甲的宦官,说是朝廷派来的监军,他们听说苏杭不在,便要看辽南的账目文册,王雁伟当然不同意。

    金州卫指挥使官署已经被改为辽南总兵府了,王雁伟等就在总兵府前院办公。

    太监们趾高气扬,为首的大太监叫景林,他看着王雁伟尖声道,“苏杭不在,那么你是哪个?”

    “本官王雁伟。”

    “王雁伟?你不是复州指挥使吗?怎么在这里?”景林做过功课,对辽南的人事颇为熟悉。

    “本官来公干。”王雁伟淡淡道。

    “在咱家面前,居然敢本官本官的称呼!你给咱家跪下!”景林厉声喝道。

    王雁伟看看他,淡淡道,“朝廷有给本官的旨意吗?本官为何要跪?你要宣诏吗?”

    “你还不够资格接诏!”景林鄙夷道,然后向其他人看看,“哪个是张继东?”

    “张大人在外办理屯田工作,不在这里。”王雁伟道。

    景林呵呵笑了,“你这复州指挥使手伸的挺长的嘛,何凤舞和刀海在吧?”

    何凤舞和刀海就在一旁,拱手道,“卑职在。”

    “两位大人,本监军能看看金州的账目文册吗?”景林对二人温言道。

    何凤舞刀海看看王雁伟,对景林道,“这个需要王大人做主。”

    景林尖声狂笑,“今天咱家是涨了见识了,来人,把这个家伙拿下!”他指着王雁伟喝道。

    他的手下们冲过来,王雁伟一挥手,总兵府的守卫们也冲过来,双方开始对峙。

    景林是想从气势上镇住辽南这些人,他想自己既然是朝廷派来的,这些个武官当然要听令,没想到对面的家伙居然很强硬,对朝廷来人不怎么害怕,他们人多势众,来硬的恐怕不行。

    先声夺人不成,他有些气沮,“好……好……好,很好,咱家等苏杭回来给说法,这位复州指挥使,能给我们安排个住处吧?”景林狠狠道。

    王雁伟点点头,叫过来一个吏员,让他去给太监们安排住所,景林带人气呼呼走了。

    两天后,苏杭回到金州,王雁伟向旅顺派出了报信人,路线不同,他们根本没撞见。

    苏杭回到总兵府,就听到了王雁伟的汇报,两人商量了半天,下午,得到信的景林再度来总兵府,他见到苏杭,先是表示了敬仰,然后微笑让苏杭召集众将一起接旨。

    “景公公,众将镇守各地,一时不能召集,只有炮营和骑兵营在金州左近。”苏杭道。

    景林点头,“那就让炮营和骑兵营领军的来一起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