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大明手术刀 > 第150章 党争结果

第150章 党争结果

作者:青云在眼前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沧元图牧龙师至尊风流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京城连日的互相弹劾攻击终于有了结果,东林党成员、次辅邹元标,吏部尚书周嘉谟辞职,兵部尚书张鹤鸣被贬。魏忠贤的同伙、齐党魁首亓诗教进入内阁,楚党的吏部侍郎魏广微为吏部尚书。

    东林党败退,齐党楚党浙党合流,投向阉党,朝堂再也不是东林一家独大,魏忠贤的阉党正式亮相,与东林党分庭抗礼,登上了历史舞台。

    三天后,阉党厌弃的东林党叛徒王化贞被论罪斩首,传首九边,整个大明朝堂没有一个人为他惋惜,他最后关头的背叛着实暴露了他卑劣的人品。

    而原本历史上,没有苏杭的参与,是熊廷弼被传首九边,魏忠贤对王化贞百般袒护,虽罪行确凿,但缓刑至崇祯五年(1632年)才被处死。

    从袁应泰到王化贞,从辽中到辽西,东林党人终于完成了“出卖”大明辽镇的历史使命,从而完全失去了对辽镇事务的话语权。

    但阉党最为垂青的兵部尚书一职却没有到手,由无党派人士、当今圣上的老师孙承宗担任,孙承宗任职兵部尚书第二天,即被封为东阁大学士,入内阁,以阁臣身份掌管兵部事务。

    孙承宗提议王在晋为辽东经略。

    之后讨论对锐勇军的封赏问题,苏杭加封职衔,他的部下皆升职,也奖赏银两,但是阉党的御史徐大化、霍维华上奏,苏杭以辽南总兵身份不宜领辽西,且在奏章中隐晦暗示唐朝藩镇的危害。对于武将的抑制,阉党和东林党以及无党派人士,不须讨论,当即形成了默契。

    辽东经略王在晋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提请,锐勇军一部可镇守西平堡,孙承宗同意。

    就这样,旨意下到了苏杭手里。

    同时,人在京城的高长寿也把打探到的消息都送了过来,辽西各城仍由逃将李秉诚、鹿善继、王则古、沈棨、祖大寿、毛文龙等人镇守,这些人不日将率军从山海关回辽西接防。

    “俺入他娘的!这些废物回来,在后边躲着,让俺们锐勇军镇守西平堡,替他们挡在前面?哎呀,俺入他娘的!”于涛大叫道。

    魏二刚也跳脚大骂,“俺入他奶奶的!俺们打跑了鞑子,他们再来捡这现成便宜?有没有天理了?”

    “俺入他们狗日的祖奶奶……”陈栋生骂到这,被苏杭拦住了,忍不住笑道,“别骂了,能解决个屁的问题呀,想想办法。”

    三人这才止住,有什么可想的,这是圣旨,还能不遵吗?不过于涛道,“没那么便宜的事,明天开始,俺们在锦州南边的小凌河演习,看他们狗日的怎么通过?”

    陈栋生魏二刚拍手,陈栋生赞道,“老于这是好办法。”

    “让他们出买路钱。”魏二刚道。

    苏杭想想道,“演习是好主意,给他们个下马威,你部组织演习,”他对陈栋生道,然后对于涛和魏二刚说,“你们让兄弟们向辽西百姓宣布,去盖州每人分三十亩地,锐勇军大船负责帮助搬家。”

    虽然苏杭心中郁闷,但不管怎样,朝廷这个旨意不得不遵守,盖州地域大,人口户数却少,走可以,怎么也得拐带点人口回去。

    自从柴国柱因病卸任总兵官后,辽东再没有任命辽镇总兵官,李秉诚受命驻守广宁,只是担任广宁总兵,他率军从山海关北上,但是行军到小凌河畔,被锐勇军一哨人马阻住,说北边锐勇军在举行军事演习,不得通过。

    李秉诚大怒,当即要抽打锐勇军的哨兵,但随即锐勇军方面一哨人马,架起了火炮,在战车后边端起了枪支,枪口直对着他的队伍。

    一个哨官居然敢跟自己来硬的!苏杭哪?怎么调教的手下?李秉诚被气的脸色通红,却不敢命令部下还之以颜色,气呼呼命令中军去找苏杭。

    “不行,不能通过,俺们总兵大人在忙,再说,北边也许还有鞑子哪,你们见到鞑子不是还得往南跑吗?何必过去!”锐勇军哨官刘飞撇着嘴,鄙夷道。

    李秉诚和部下听了此语,均大为恼火,有人抽出了腰刀,怒目而视,但刘飞不屑一顾,对手下吩咐道,“哪个龟儿子敢硬闯,给老子狠狠地打!”

    怎么办?最后,李秉诚不得不让部队驻扎,他哪里敢真的动手啊?万一苏杭部真的炮轰哪?对面这个哨官一看就他娘的是个二百五,不跟莽汉一般见识,然后让人回报经略王在晋。

    李秉诚部被挡住的当天下午,高长寿从京师带着潘儒巷过来,他们是赶到天津,坐船来的,带来了熊廷弼的一封信。

    看到潘儒巷,苏杭非常高兴,热情招呼,让进军营内,“潘老伯身体可好?”

    “好,好,这是飞白老兄给你的信。”潘儒巷笑道,说完将信递给苏杭。

    苏杭问候了熊廷弼,潘儒巷说,“他身体很好,听说了你这边大胜,非常高兴。”

    苏杭看信,熊廷弼首先恭喜他大胜,然后说朝廷崇文抑武,是担心重蹈唐末藩镇割据覆辙,这次的事情,希望苏杭能理解,以大局为重不要抗拒,最后说,他厌倦官场,近日要告老还乡,希望苏杭带好部队保家卫国,早日消灭鞑虏。

    “熊大人要告老还乡?”苏杭惊讶问道。

    潘儒巷点头道,“飞白老兄见了朝堂党争如丑戏,厌倦了官场,所以要回家乡教导子弟读书。”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八月,有“盖世之材”的熊廷弼被处死,熊廷弼临刑之际,胸前仍挂着一个小布袋,袋中之物乃“辨冤疏”。熊廷弼辩疏了一辈子,或许他至死也不明白,官场的许多是非是辩不明道不白的。

    熊廷弼身首异处之后,政敌对其家人的迫害并没有停止,因为朝廷追赃,其长子熊兆珪自杀。其老家江夏的一个小小知县,都来敲竹杠,索要“貂裘珍玩”,甚至将熊家两名婢女的衣服褪去,笞打四十,“远近莫不嗟愤”。

    这一世,熊廷弼能安然回家,结果已经很好了,不然,在愈来愈激烈的党争中,他孤岸不群的个性,早晚遭了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