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大明手术刀 > 第177章 去山西劫杀汉奸国贼(一)

第177章 去山西劫杀汉奸国贼(一)

作者:青云在眼前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沧元图牧龙师至尊风流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锐勇军众将在后边观战,见辽西军队不仅士兵各自为战,各兵种也各自为战,有的士兵如无头苍蝇在战场上左右乱跑。

    魏二刚笑道,“他娘的,要不是局外旁观,都不知道俺们自己多优秀。”

    于涛和郝红徐公室等人听了,都觉得他说的有理,点头微笑。

    孙承宗见锐勇军众将微笑,对于涛问道,“于将军怎么看战场形势?”

    于涛道,“依末将看,组织混乱,我军战斗力没有发挥出来……如果不是有督师大人在此,相信已经开始出现逃兵逃将了,”顿了顿,他又道,“大人,让锐勇军出战吧。”

    孙承宗当然也看出来了,不过能打成这样,没人逃跑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于涛请战,他同意了。

    于涛当即令部下前进,锐勇军骑兵左右护卫,步兵推着战车慢慢向战场逼过去。

    见锐勇军上来,杜度当即率军向北边退却,与阿敏合兵一起,又冲杀一阵,便退回城去。

    明军接着炮轰耀州城,阿敏和杜度从东门北门退出了耀州,明军占领耀州。

    但第二天,向东的哨探便发现了鞑子大队人马,耀州易攻难守,孙承宗也明白这一点,虽然复地一个州城是大功绩,但锐勇军和辽西将官均表示不能守御,孙承宗便带队撤离耀州,此战辽西军队伤亡一千三百多人,解救了汉人同胞一万多人,斩获鞑子首级八百多。

    全军回到娘娘庙,苏杭已经派人用船送来五千三百颗鞑子人头,晚上,他自己也带着曹文诏部孙磊部乘海船赶到了。

    不管怎样,胜利了大家都高兴,孙承宗问苏杭接下来能否攻取海州鞍山,苏杭道,“大人,我军仓促迎敌,粮草军需等方面都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海州鞍山拿下后,如果真的进逼辽阳,后勤不能供应,容易崩盘大败啊。”

    孙承宗又如何不知道这一点,只是觉得鞑子在东线大败,眼前机会难得,可一想辽西军队的表现,明显还有待于加强训练,便同意到此为止。

    他完全可以向苏杭要工匠,要燧发枪,但如果真像苏杭说的,大部分火器落到鞑子手里,那他就百死莫赎了,因为明军对鞑子的依仗便是火器,如果东虏也拥有了先进火器,如果锐勇军也不能制,他孙承宗就成历史罪人了,所以孙承宗没有提。

    从旋城到归服堡一战,锐勇军越来越像戚家军了,戚家军曾经以歼敌但尽量做到零伤亡为目标,此次战斗,锐勇军斩获鞑子五千三百人,自己共战死六十八人,重伤二十九人,轻伤也不过一百多。

    但苏杭为了平衡,也为了不那么显眼,报了死伤一千五百人,然后向督师大人要抚恤。

    一千五百人换得鞑子五千多人的战果,已经让孙承宗非常震惊了。

    军议后,苏杭率部退回辽南,辽西军队退回到辽河以西,回到了此战之前的状态。

    提振辽西士气,向朝堂报捷,升赏,一切都按照规章程序在走,但锐勇军要求拨付弹药武器,山海关方面只拨付了要求的一半数量。

    锐勇军将预备役转成营兵后,按说应该按照两万五千八百人给付军饷,但山海关方面依然是按照此前的一万两千人给付,此次报了一千五百人的死伤,给了抚恤后,此后给锐勇军的军饷便按照一万零五百人给付。

    苏杭没有抗议,一切水波不兴,似乎完全正常,只有彼此心里明白嫌隙已经产生,通过这件事,苏杭已经确认,辽南军户转民户必是孙大人手笔。

    战后,孙承宗要求辽西部队必须严格加强训练,不得懈怠。

    ……

    晋商的兴起,与明朝的北方边防有关,明初为防蒙古入侵,在长城一线屯驻大军,基本上依靠屯田自给自足。

    但当地土地贫瘠,收获不多,士兵又不能集中力量耕作,因而粮食不足,而募兵逐渐增多,交通不便,军饷成为重大问题。朝廷于是依赖华北各省的**、或漕运,或采取纳米赎罪等方法。其中开中法作用重大,召请商人把军粮(米、麦、豆草等)运到边境,给予盐引,并在一定范围内贩卖。

    晋商在黄土绝壁间,开凿土窑储藏谷物,土窑干燥,可保存谷物数十年,而可以避过盗匪的劫掠,山陕商人最善于利用这种地理条件来保贮粮食。

    晋商通过经营边防军需物资起家,通过运输军粮获得“盐引”和银两。明代中期,盐业制度由“开中制”改为“折色制”,“折色制”是指将盐业经营权给了另一批商人,商人在内地就可以拿钱买盐,然后运到各地去卖。

    由于山西南部平阳、泽、潞等地有盐池,卖盐、取盐都非常方便,之后,由于山西籍官员王崇古和张四维等的努力,允许明朝百姓和蒙古、女真等其他部落、国家与地区做贸易,晋商的事业转向对外贸易,开始迅速发达起来。因此累积大量资本,形成了晋商,故有“平阳、泽、潞富豪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以后,山西商人又以华北为地盘,进出于江南,与徽商相竞争,借开中法积累资本,再经营金融业经营绸绸与棉布买卖,贩运到各地。势力甚至伸张到四川。

    明末后期,晋商大量走私粮食,衣物,炊具,以及明王朝所禁止的金属与火药到蒙古和后金政权,甚至包括后金入侵中原所需的军事与战略情报。作为回报,后金政权则以人参、鹿茸、兽皮与从中原劫掠的贵重物品与之交换。

    “大人,卑职等已经查明,山西帮商人以那个范永斗为首,大多从事跟北虏东虏贸易走私的买卖,其中还有七家比较大的,余下小规模的也有几十家,他们大多在张家口定居,跟当地官府驻军关系密切,就是在朝中都有背景。”

    辽东重燃战火时,高长寿正带着几十名手下在山西各地和张家口刺探情报,他们过完年就走了,将情况打听的很详细,苏杭知道八大皇商,但只知道一个范永斗,其他人的名字可不记得,高长寿打听到的情况是,山西大小商人几十家都做着跟鞑虏走私贸易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