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大明手术刀 > 第274章 没有搞清楚朋友和敌人

第274章 没有搞清楚朋友和敌人

作者:青云在眼前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沧元图牧龙师至尊风流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那可不一定,对朝廷忠诚的人还是很多的,一定超过你的想象。”周英元摇头道。

    “爹爹看看辽镇百姓的日子,没有锐勇军,他们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吗?他们都是苏杭最坚定的支持者,你说的对朝廷忠诚的人,一个巴掌都能数出来。”周瑜斌又道。

    这几年他在朝鲜,掌握一国实际权柄,看透了事实,也变硬了心肠,朝鲜人因为吃不饱饭,经常被锐勇军盘剥,像陕西一样也经常闹民变,但锐勇军可不是大明那些官兵,战斗力强悍着哪。

    一边大肆屠杀朝鲜人,一边从国内移民过来,再过几年,整个朝鲜都是苏杭的大后方了,再过些年,这大明天下也许都姓苏,他这个苏杭的大舅哥唯一的选择就是支持他,周瑜斌也曾经像父亲一样有过幻想,不过他早放弃了,相比朝廷党争、官兵腐朽,锐勇军这个团体向心力凝聚力太强了,朝廷根本斗不过辽镇。

    从日本到朝鲜,到辽东,再到几千里草原,锐勇军的势力也太大了。

    “那……此事就没办法了?”见儿子与何凤舞都同样论调,周英元失望地问道。

    “除非朝廷再有一两支锐勇军这样的军队,否则……”周瑜斌说到这里,停下了。

    “我看锐远还在犹豫,并没有下决心。”周英元道。

    周瑜斌点点头,“爹爹这话对,锐勇军就在等他们的统帅下决心哪。”

    与何凤舞、周瑜斌两番交谈后,周英元陷入深深的焦虑中,当夜,一夜未眠。

    十一月初,鉴于锐勇军徐公室部取得石榴沟大捷,兵部再次向辽镇发出调令,命辽镇总兵官苏杭再派一部人马入关,赴陕西帮助围剿农民军,同时要求苏杭到京商谈军情。

    兵部命令到达辽阳后,王雁伟坚决反对苏杭去京师,何凤舞周瑜斌对周英元说的话,他们不知道跟苏杭说过多少次了。

    但苏杭反复考虑后,想跟皇帝见个面,畅谈一下,潘儒巷道,“倒不会有性命之忧,朝廷要真拿了大人,还担心锐勇军名正言顺地起兵哪,不过,没必要走着一趟,就说去草原督察军事了。”

    “我还是去一趟,没事的。”苏杭坚持,然后召曹文诏和王廷臣孔有德带兵来辽阳。

    三人到辽阳后,苏杭潘儒巷王雁伟与三位将军面谈,详细介绍了他们的任务,以及他们到陕西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解决办法。

    然后,苏杭任命曹文诏为主将,未营的王廷臣,和戌营孔有德为副将,领军九千人入关赴援陕西,曹文诏部五千人有两千骑兵,三千骑马的步兵,王廷臣和孔有德的部下经过特训,和曹变蛟刘肇基部一样,都是可以既当做骑兵,又当作步兵使用的。

    九千人马一样带着两千辆骡车,拉着战车和火炮,以及各种物资弹药补给等,民政司那边也是给他们配备五十名管理民政的吏员随行。

    自从徐公室率军去河南后,苏杭就给海军的李德公下令,调派沙船给他们供给后勤军需,现在曹文诏也要入关了,海军依然得调派沙船供应军需,因为在河南和陕西,即使有银子都不一定能买到米面,何况还有弹药补给哪。

    苏杭带着钱大壮的禁卫营五百人跟随曹文诏大军同行,辽镇镇守太监邓希诏见镇远侯遵命去了京师,长出了一口气。

    大军六日后来到京师,在北门外扎营,苏杭进城,由中官引领,直接来到宫内,见到了崇祯皇帝。

    因为担心苏杭拒绝,皇帝都没敢下圣旨,怕丢了脸面,听苏杭只带了一百亲兵,毫不犹豫地就进城了,崇祯居然有点脸红发烧的感觉。他当即想起崇祯元年那次召见苏杭和袁崇焕后,给他们赐酒饭的事情。

    太监事后回禀,苏杭坐下甩筷子就吃,被袁崇焕和当值太监拦住后,说明了缘由,苏杭居然又吃了两口菜,才跟着袁崇焕向北叩头。也是那次,他去御马厩顺走了自己一百多匹马。

    还有上次特意给自己贡献了五十万两银子,让自己每餐饭添几个肉菜的事情,皇帝突然觉得是不是自己多虑了,这苏锐远怎么看都是一个直性人。

    君臣见面,苏杭叩头,皇帝扶起他,笑道,“朝中大臣都担心锐远不敢来哪。”

    苏杭笑道,“陛下是圣明之君,微臣为何不敢来呀。”苏杭看着皇帝的眼角,二十多岁居然有了皱纹,这是个后世被普遍同情的末代皇帝。

    “朕当真是个好皇帝?”崇祯看见苏杭的眼神,问道。

    苏杭郑重点点头,“确实如此。”

    “那么为什么国事却愈来愈倾颓哪?”皇帝轻叹一声,问。

    苏杭道,“一是积重难返,二是越来越恶劣的天气和灾害,三是陛下没有搞清楚自己的朋友和敌人。”

    哦?这些说法倒新鲜,崇祯来了兴趣,给苏杭赐坐,让他细讲。

    “第一点就不说了,陛下没发现现在的冬天越来越冷吗?夏天北方大旱南方大涝,灾害连年疫病流行,所以粮食减产。”

    崇祯点点头,“但有大臣上疏说,都是朕行事有差错,所以才有灾害,还要求朕下罪己诏哪。”

    苏杭道,“那些人净胡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灾害是自然现象,和陛下有什么关系那。”

    这话皇帝爱听,“那么第三点那?”

    “陛下,这大明天下,百姓穷,皇帝穷,大臣和那些藩王大地主富,这正常吗?”

    皇帝示意苏杭继续。

    “陕西那些百姓为什么造反?就是因为吃不饱饭,其实,杀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要吃不饱饭,那些农民就会一波一波造反,此起彼伏,根本杀不尽,只要把那些地主家的粮食和土地分出去,民乱不用平定,自己就会消失。

    朝堂那些官员,句句话都是仁义道德,但他们家里的粮食都发霉了,也不见他们拿出一粒米周济灾民,这大明天下,名义上是陛下的,但实际上是他们的,是那些官员、地主和藩王的,他们就是寄生虫,附在羸弱的国家肌体上贪婪的吸血,富者阡陌纵横,贫者无立锥之地,所以,无论陛下怎么勤政,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作者题外话】:回复一位读者朋友:宋以后始有较多称官员为“大人”的用例。如元人高则诚《琵琶记》,蔡状元呼黄门为大人,则元时达官已有大人之称。

    明尹直《謇斋琐碎录》,吴与弼以处士征至京,每见士大夫则称大人。

    又《涌幢小品》载,徐晞以吏员起仕至尚书,某日还乡,郡守率诸生迎之,诸生以徐晞非生员出身,颇无敬意,徐晞出一对曰:“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诸生不能对。徐晞对下联为:“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王世贞《觚不觚录》载,三司见督抚称“老先生”,见巡按称“先生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