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大明手术刀 > 第342章 要选代价最小的那种

第342章 要选代价最小的那种

作者:青云在眼前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沧元图牧龙师至尊风流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国瑞被抓后,大小太监、锦衣卫都来李家索要钱财,连监狱的狱卒都上李家门索贿,十天时间,李家掏出去七八万两银子,可皇帝一分都没看着,却每天要应付几家较有面子的皇亲,诸如新乐侯刘文炳、驸马都尉巩永固、老驸马冉兴让,以及国丈周奎等人的诉苦求情,他们帮李家诉苦,也顺便替自己诉苦。

    众人都知道崇祯的脾气暴躁,疑心很重,可是为了自己的钱财,免死狐悲之下,不得不硬着头皮进宫。

    武清侯事件震动很大,京城的皇亲国戚感到恐慌,也愤愤不平。这些人心里都有怨言,宗室亲王那么多,太原的晋王、西安的秦王、卫辉的潞王、开封的周王、洛阳的福王、成都的蜀王、武昌的楚王等等,每一家都可以拿出几百万银子,至少拿出几十万不难,像福王那样的,一千万两都能拿出来,为什么不让他们帮助军饷?

    难道官军在河南征战,不是在保护福王和周王吗?流寇从陕西乱起,秦王没有责任吗?皇上到底是偏心朱家的人,放着众多极富的亲王不问,却在几家皇亲的头上打算盘!

    崇祯这么大动作,却看不到钱,更怒了,直接令锦衣卫抄家。此事已没有转圜余地,非硬着手腕干下去不行,倘若虎头蛇尾,不但以后别想使皇亲、勋旧和缙绅们拿出一两银子,而且他做皇帝的尊严和威权也将大大受损。

    这边抄家令下达,皇帝接到厂卫奏报,说袁崇焕在蓟镇巡抚任上贪污,崇祯正在大怒中,听了后当即下令处斩袁崇焕和朱大典。

    蓟宣总督袁崇焕和山东巡抚朱大典被下狱论死,但还没有审判,也不一定死,可就是这个节骨眼,被皇帝下手诏砍了头。

    抄家的上谕下了以后,锦衣卫和东厂自然是雷厉风行、趁机发财,住在京城的所有皇亲、勋旧越发兔死狐悲、人人自危。

    皇帝与皇亲国戚间闹的鸡飞狗跳时候,平日利害不同、门户之见很深的朝中大臣,不管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也达成了默契,他们心中同情皇帝的苦衷,赞成向勋贵开刀,可是又怕皇帝成功了,尝到了甜头,向他们借助。

    这些官员家里,要么早就是大地主,要么当官后成了大地主,都是肥的流油。

    崇祯下令拿人抄家,官员们都觉得皇帝未免太任性行事,但怕牵涉到自己,不敢进谏,袁崇焕和朱大典被杀,文官们惊骇齿冷,更加不敢言语了。

    皇亲国戚们一番秘议,武清侯府被抄家第二天,李国瑞在狱中自尽。

    皇帝得到了抄家的十三万两白银后,马上听说了李国瑞自尽的消息,当即震惊,如果因为此事逼死了人命,对他圣君的名声可有损害。

    紧接着,一众公侯伯和皇亲联名上了一封奏疏,恳乞皇上开恩,念李国瑞已死狱中,停止抄家,使其子袭爵,以慰孝定太后在天之灵,皇帝一时间犹豫不决。

    偏偏这天下午,皇帝乘辇去勤政殿时,一阵狂风刮过,初冬的天气却响起了惊雷,狂风将擎在御辇座上的黄罗伞向后吹倒,惊雷的出现,骇的崇祯脸色一变,他一向迷信鬼神,想到孝定太后,认为此事大不吉利,心情灰暗沉重,当即去奉先殿向祖宗的神灵祈祷。

    向皇亲国戚借助的事情到此为止,皇帝心情沮丧,觉得为此杯水车薪,失了圣君名声,实在不值得。沉沦几天后,崇祯勉强打起精神,继续处理烦恼的政事。

    其实,大明此时的局面,最需要铁血,最不需要的就是虚名,如果皇帝有魄力有手腕,局面未尝不能扭转,毕竟他手握大义名分,但他严苛、猜忌、多疑,尽管志向远大,但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袁崇焕清廉忠心有能力,即使没有了女真,也没逃过一死,还是被皇帝杀了,只是死的痛快了点,没遭那么多罪。

    崇祯想中兴大明,甚至内心里将汉宣帝和光武帝当做目标,却不知他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和汉宣帝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和光武帝之间不知道差着几个十万八千里。

    崇祯七年十一月,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萧晅告老还乡,见流民成群,男女倒毙路旁的到处可见,不由叹息。途径淮河以南,见到几百里冰面,许多村庄仅仅露出树梢和屋脊,大惊,他在京师只闻淮河发大水,却不知今年水灾居然如此厉害。见到这冰面,完全可以想象夏天是如何的白浪滔天,一望无际。

    要么大旱百日以上、禾苗尽枯,飞蝗遮天蔽日、寸草不留,要么就发如此大水,加上官府征派,盗匪多如牛毛,大明百姓该如何生存哪!而皇上猜疑大臣、倚信厂卫,这天下事更有何望?

    得到袁崇焕被杀的消息,苏杭很震惊,自己都不舍得杀害的人,到底还是死在了皇帝刀下,当时他正在与王雁伟,潘儒巷商议明年计划,潘儒巷十月份回到辽阳,与二人详细讲了河南山陕三省占领区的情况,然后三人交换意见,讨论明年工作。

    “依我说,直接杀奔京师得了,把皇帝推下去,侯爷一坐江山了事。”这是每次会议,王雁伟必说的话,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执着此事。

    潘儒巷哈哈大笑,“老王,推倒皇帝容易,但之后各地文武势必拥立福王、周王、唐王、桂王、襄王等等亲王登基,到时候纷纷起兵,我们怎么办?把所有人都杀了?杀的血流成河?”

    王雁伟听了便笑。

    苏杭白了王雁伟一眼,且不说其他,就说史可法吧,大明得国最正,当今圣上又有贤名,到那时,像史可法这种头铁之人一定很多,如果锐勇军真的进军京师,也只能占据北京,根本号令不了天下,到时候怎么办?

    朱家各个王爷登基,全国多股势力杀的你来我往,流血漂橹,这几乎是一定的,到时候锐勇军要一座城一座城地杀过去?杀史可法这种人,苏杭下不去手,杀大量汉人这种事,他是不会做的,就像前一阵子他放过辽西那些官军一样,汉人内耗没有意义。

    挽救此时的中国有多种办法,锐勇军要选代价最小的那种。

    这时候听说袁崇焕被杀,潘儒巷道,“时机不断在成熟,这种事皇帝再做几件,他就会慢慢失去文官集团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