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大明手术刀 > 第390章 杨嗣昌的选择

第390章 杨嗣昌的选择

作者:青云在眼前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沧元图牧龙师至尊风流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之后,轰轰烈烈的分地运动展开,陈老三高楞子刘老汉等大同民众们欢呼喜悦,没想到锐勇军说到做到,真的给他们分地,虽然给农村百姓分的田地多些,给城里的民众分的少些,但这是公平合理的。并不需要给百姓告状的机会了,因为他们要诉状的对象,都已经被杀了。

    锐勇军止步大同处理内政,全无越界到宣府镇的意思,三百里外的张家口也就慢慢放松了警惕,突然,八月底的一天,锐勇军骑兵长途奔袭,在城内情报人员的配合下,一举拿下张家口。

    锐勇军入城后,将当地的军将豪族尽皆抄家,晋商八大家的范利民(范永斗长子)、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田生兰、翟堂、黄云发等七家尽皆被杀,三十多名守备、八十多名文吏家族被杀。

    包括他们的部下、打手、护院青皮等等,锐勇军在张家口屠戮五天,血流成河。

    抄没的财帛粮草,短时间根本难以计数,将张家口几千辆大车都征发向大同运送,一趟都运送不了,最后,剩下的粮食布匹等物资,都分给了当地百姓。

    值得一提的是,逃到张家口的大同镇总兵王朴再次逃脱,向着东南方向的宣府镇城去了。

    待大同的事情落定,于涛留下刘国林三千人马镇守大同,带着其余人马南下,过宁武关、代州、忻州,在太原府与满桂部汇合。此时,满桂部已经将太谷、榆次、介休等地尽皆拿下,情报司名单上的奸商豪绅基本被连根拔起。

    太原城内的山大总督杨嗣昌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

    杨嗣昌得到草原锐勇军南下的消息,暗暗叫苦,当时,他的三万大军分处三地,在太原、晋中和清徐呈三足鼎立之势,得知草原锐勇军南下后,杨嗣昌下令,让虎大威撤军回太原。

    他的打算是坚守太原,一旦洪承畴获胜,或者去陕西与孙传庭夹击曹文诏部,或者来山西对付孙磊部,不管怎样,自己据守太原都是主动的,也是必要的,要么拖住锐勇军南下人马,如果草原的锐勇军南下,届时,自己也可以南下,与洪承畴夹击锐勇军。

    所以,满桂在太原周边攻略,杨嗣昌一动不动,只等待河南大战的结果,但是,河南战事的消息传来,杨嗣昌几乎要昏倒……大明危矣!

    新练就的二十万精兵,是皇帝唯一的、最后的家当,他与孙传庭熊文灿率领的九万人负责防守,洪承畴的十一万人负责进攻,所以,威力最强的六十门红夷大炮都拨给了洪承畴,其他火炮也四成拨给了他,没想到洪承畴进攻锐勇军四五万人,居然全军覆没,把自己都搭进去了,“未想到洪亨九无能至此!无能至此啊!”杨嗣昌气愤地直拍大腿。

    这怎么办?陕西的孙传庭已经被锐勇军堵住了,本来山西的部队还可以通过太行蒲阴陉或者飞狐陉撤到北直隶、京畿去,与熊文灿合兵一处,但是,满桂部已经占领了寿阳县,堵在了杨嗣昌大军向东撤退的必经之路上。

    杨嗣昌深知锐勇军战力,几年前,他曾经派出去三万大军,只回来五千人,加上这次洪承畴的全军覆没,这让他判断出自己的部队打不过满桂部,守城还行,一旦向东运动,遭到满桂的狙击,自己即使再退回太原,到时候损兵折将,怎么办?

    杨嗣昌这一犹豫,因此失去了最好的突围机会,等于涛部也南下过来,他彻底没有了脱身的可能,几天后,孙磊率军北上,太原被包围。

    孙磊与满桂、于涛汇合到一起,当然非常高兴,徐公室的信使也过来了,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河南战役的经过。

    大家非常开心,只是谈起侯爷还未苏醒,又都各自叹息,“吉人自有天相,侯爷会没事的,我们还是先将太原拿下吧。”于涛道。其他两人点头,三人带兵绕太原一圈,仔细看了这太原城,发觉不好攻打呀。

    太原西有悬山,西北有蒙山,东有汾水,东南有洞涡水,是整个山西的重心,素有崇墉雉堞,壮丽甲天下之称。因为晋王在此就藩,城周更达二十八里,墙高六丈,全城包砖。沿着城头墙处,还有角楼四座,小楼九十二座,敌台三十二座,加上外间深达三丈的城壕,可谓坚逾铁瓮。

    锐勇军三部人马都没有重炮,要塞型佛郎机在大将军炮面前要逊色不少,而太原城头的大将军二将军炮密密麻麻,强攻肯定不行,会伤亡惨重,火箭还有一些,但也不多了。

    他们看太原城难以攻打,城上的杨嗣昌看城外的锐勇军则胆寒,四面八方旌旗如海,一队队骑兵沿着太原城的城墙来回奔驰,轰隆隆的马蹄响声若雷,一下下敲打在城头兵将的心中。

    “都是大明臣子,何必如此兵戎相见?”知府蔡晟博叹道。杨嗣昌苦笑,这迂腐夫子,因为苏杭不想做臣子了,所以兵戎相见哪。

    当晚,晋王召集城中文武商议对策,得知河南战役的结果,太原文武个个惊恐,脸色发白,腹地承平日久,这些守兵守将很少上过战场、见过鲜血,面对与鞑虏血战过的锐勇军,首要的反应就是害怕。

    能有什么对策?有人低声说为乡梓考虑,休戚干戈,有人说坚守待援,最后大家都看杨嗣昌,杨嗣昌只是说暂且坚守城池。

    回府之后,杨嗣昌仔细地琢磨眼前的局面。

    在曾经的历史上,杨嗣昌任兵部尚书,发难指责孙传庭阻碍陕西军务,逼得孙上疏申辩。清军南侵,杨嗣昌因力主议和,而与坚决主战的卢象升产生龃龉,杨依仗手中兵权,处处掣肘卢象升,致使其屡战失利,终致炮尽矢绝,战死。

    后来,杨嗣昌担任首辅,勇于背锅,对崇祯的胃口,亲自制定策略围剿张献忠李自成,虽然未曾得手,但一直深受皇帝信任,后人说他是不世出的参谋奇才,也有说法,说杨嗣昌是他那个时代屈指可数的能臣。

    其实,杨嗣昌只是擅于做官,擅于谋己,大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这是毫无疑问的,虽然苏杭已经死了,但锐勇军马上就会全面占据陕西、山西、河南,依朝廷如今的局面,江南也保不住,大明天下将尽归锐勇军之手,眼下不必为皇帝筹谋,不必为太原军民考虑,该当想想自己……唉,苏杭死的可惜了。

    锐勇军没有进攻,三天后,镇远侯未死的消息传来,城外锐勇军还射到城头一封信,是镇远侯苏杭给杨嗣昌的亲笔信,杨嗣昌展开,信中镇远侯情真意切,谈了对中国未来的种种看法,深得总督大人的赞同,杨嗣昌当即赞镇远侯乃天下最为远见博识之人。

    当晚,太原城的宜春门、迎晖门忽然打开,吊桥放下,锐勇军快速控制这两座城门,后续大军滚滚入城,快速抢占城中要点。

    杨嗣昌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