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回到宋朝当暴君 > 第1522章 存天理灭人欲(第一更)

第1522章 存天理灭人欲(第一更)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心底的爱那么长陌然一顾心已醉养尸为夫爱在长夜无尽时快穿系统:男神,你过来无限之从写轮眼到轮回眼吴限宇宙末世神笔美漫之哥谭黑暗教父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熹又说道:“盖因万物皆有气,中原之气与南海之气迥异,则草木之气不同。”

    这就是朱子的核心思想。

    其实道家提出了道的存在,也就是形而上。

    但却没有解决哪些是道的问题,即形而下的问题。

    形而下就是具体的器、法、术。

    就跟中世纪的西方一样,他们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个永恒的真理,就是上帝。

    但是呢?

    完了?

    完了!

    这就坑爹了!

    既然你提出了真理,却不讲清楚,那被教皇授封的国王血统高贵,是不是真理?

    贱民天生低贱是不是真理?

    真理一旦不具象,而政治就乘虚而入了。

    直到文艺复兴之后,西方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哪些是真理,即实验因果关系。

    所以爱因斯坦才说: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和(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是现代科学得以发展的两大基础。

    例如万有引力被证明客观存在。

    万有引力就是将真理具象化,并开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你可以认为万有引力是法则,是道的表现之一。

    而道家提出了道的存在,却没能发现像万有引力这样的法则。

    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科学。

    经过了千年的沉淀,儒家不断融入道家,到朱熹这里,这位神童也感应到了道的存在。

    即天地之间有一样东西,它可以衍生出万物,这东西就是道。

    朱熹的名言“月映万川,理一分殊”就是在阐述他对道的理解。

    这句话是一种比喻,明月照山川万里,明月为道,山川万里都有了道,也就是道生万物。

    然后朱熹认为形而下的器是气,认为万物除了有本身的道,还有自身的气。

    朱熹的道就是天理。

    气是天理的具象表现。

    这才有了朱熹回答赵淳中土之气与南海之气迥然不同的话。

    其实赵宁也没有真正开始全面解决形而下的问题,他提出了形而上的道来治国。

    但大宋依旧没有达成共识:哪些是形而下的,哪些是道的具象表现?

    格物院的陈规发现了重力,它是道的具象表现之一。

    可这就能证明朱熹所说的气不是道的具象表现吗?

    赵淳又说道:“何为气?”

    何为气?

    这个问题,在场的不少官员还真知道。

    因为当年大儒张载对气做过解释。

    张载认为,实存的世界是由两种存在形态构成的:一种是太虚,一种是气。

    太虚不意味着不存在。

    张载讲: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张载的气本论言简意赅就是:太虚化作气,气再化作万物,万物再回到太虚。

    万物直接返回太虚,这是虚气循环的过程。

    而朱熹则将气本论结合到了天理里。

    在他的理论里,形而上的道是天理,形而下的器就是气。

    这里的气和21世纪的气是不一样的,它大概类似于能量物资的一种概念。

    朱熹道:“气乃宇宙之本体,万物之始基。”

    赵淳神色平静,目光随和,看起来就像一个邻家少年郎。

    众大臣见他如此,以为无话可说了。

    这也正常,这朱熹之言论,今日领大殿上诸位大臣也开了眼界。

    不过大臣们心中有些疑惑,听朱熹之言,他与陛下治国之策如此吻合,为何这些日民间传出来的声音,却迥然不同?

    赵淳继续问道:“阁下之意,万物皆有气形成,形成之后,万物又有自己的道,是这样吗?”

    “是的。”

    赵淳又问道:“那岂不是人人相同?”

    “气有清浊、精粗、明昏、偏全、厚薄之别,是以人各不同,物各有异,气之本性即万物之本性。万物皆有性,是以,性亘万古,先天之性至纯至善。”

    这话的意思是,气也是有区别的,有区别的气组成的人当然不一样,所以气的本来面目就是万物的本来面目。

    万物的本来面目是一个永恒存在的,只要天地还在,万物就一定有它的本来面目。

    最后一句“先天之性至纯至善”,意思就是,气的本源是善的。

    根据太虚化气理论,即为太虚是善的。

    例如人性本善。

    这还是张载的气本论。

    朱熹又道:“然则天地之气有善有恶,气善者至明至诚,气恶者,人之欲望也。”

    这句话又说了气的本源太虚虽然是善的,但是一旦太虚化作气,气就有了不同的性质。

    一个人由气形成,既然气的面目有了善和恶,人的体内自然也有了善和恶的性。

    朱熹再说道:“诚然,太虚之永恒为善,太虚化气,气有善恶,善乃太虚,太虚为道,道为天理,当去除恶性而保留善性。”

    最后,朱熹说出了他那句至理名言:“存天理,而灭人欲。”

    大殿内鸦雀无声。

    众人尚在沉思朱熹到底说了啥。

    赵宁却早已听懂了。

    气由太虚所化,太虚至善,但太虚化作气之后,气就有了不同的性质。

    既然人是气组成的,人自然就保留了太虚原本的善,又有了化作气之后的恶。

    如此说来,人性本善咯!

    因为人由气组成,气的本源就是至善的太虚嘛!

    最后,朱熹的意思就是,要取出欲望,保留善。

    何为善?

    仁义礼智信为善!

    他的理论说了太虚为永恒存在,那仁义礼智信则为永恒存在。

    既然人的善是永恒存在的,不就是道嘛!

    朱熹的道,就是天理!

    这不就是存天理而灭人欲嘛!

    听到最后,虞允文和钱喻清不由得蹙起眉头来。

    他们显然已经开始反对朱熹的言论。

    这是必然的。

    朱熹的这番言论,与商业社会是完全相反的。

    商业社会是什么性质的?

    为什么会有外卖?

    还不是因为懒就是人性之恶!

    按照朱熹所说,那就要去除掉人身体里的懒。

    如果把懒去除掉,劳资还怎么发展外卖事业?

    还怎么赚钱?

    商业的本质就是在满足人的欲望,把人搞得无欲无求了,我还怎么赚钱!

    所以,别说这朝廷上的宰相听到最后想打人,正史上南宋朝廷也认为朱熹的言论是伪学。

    南宋:你要这样说,我还怎么发展海洋贸易,我还怎么正儿八经地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