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大明手术刀 > 第246章 触目惊心

第246章 触目惊心

作者:青云在眼前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沧元图牧龙师至尊风流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从崇祯元年陕西民乱和鞑子入寇开始,皇帝就没过过几天好日子,陕西民乱好不容易安抚下来,白莲教在北直隶和山东河南等地又闹起来,他们煽惑村民、勾结亡命,挟“妖书”、称王号,纵横闾左跨州连邑。

    等几个月后白莲教被平定,陕西的乱匪居然又闹了起来,还流窜到山西、河南等省,民乱此起彼伏,根本按压不住,等匪首王嘉胤伏诛,民乱稍稍势弱,东虏又入寇山西,劫掠一番后撤走,被他们这么一搅和,边军调来调去,乱匪趁机又起来了。

    从崇祯元年开始,中国北方大旱,天下饥馑,蝗灾瘟疫大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女真又不时入寇,军费不断激增的同时,税收却无法跟上……

    年轻的皇帝宵衣旰食、事必亲躬,经常为国事烦忧的吃不好睡不着,但以前所有的困难艰辛,和眼前事情的凶险比起来,似乎都变轻了,摆在皇帝面前的除了那首沁园春,还有一份厚厚的秘奏,关于辽镇锐勇军和苏杭的。

    事情要从一个半月前说起,六月初,驻福建水师监军太监候风给皇帝上了一份秘奏,据来往倭国跑船走私的商人说,锐勇军这几年一直在大肆劫掠倭国,连倭国征夷大将军都杀了,倭国现在一片内乱,都是锐勇军导致的。

    崇祯刚刚接到这份秘奏时,不太相信,辽东水师能有几艘船哪?还攻伐倭国?但候风的奏报很详细,皇帝就让曹化淳调查一下。

    如果是两年前,崇祯也许将奏章随便一扔,根本不会让东厂去调查,但在察哈尔一事上,苏杭让他恼火兼猜疑。当时林丹汗遣使者几次求救,要大明出兵草原,和蒙古夹击女真,皇帝也认为这是歼灭女真的绝佳机会,但让苏杭来京后,苏杭说,据他的情报显示,林丹汗根本无力抵抗女真。

    如果锐勇军出击,也谈不上夹击,是明军独立面对女真,而锐勇军到了大草原后,女真定会逃跑,如果锐勇军追击,就会反过来给女真机会,明军可能大败,向草原修建的军堡城池已经很远,还不如再等等。

    九边的长城守军无力出击,能出击的只有锐勇军,但苏杭说的也不无道理,皇帝被说服了,但苏杭离开后,有御史攻击苏杭,说他是养寇自重,崇祯帝的心里便猜疑开了,毕竟这几年给辽镇拨了不少战马,但苏杭没有一次大规模征伐。

    于是,他让东厂调查一下,于是,曹化淳给了皇帝这个结果。

    刚看到这首沁园春时,崇祯被震撼,这首气势雄浑的……反诗,是苏杭做的?他不相信,这天下能填出这样的词的,能有几个?别说苏杭那武夫,就是两榜进士出身的翰林,也没有文采能做出这样的好词啊!

    不过,这首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也不像文人做的,倒像是曹操那种文武兼备的枭雄才能写出。撂下诗词,皇帝拿起曹化淳东厂的调查结果,脸色当即就变了。

    崇祯即位时,鉴于魏忠贤祸败之事,尽撤九边军镇的镇守太监,委任大臣,但他慢慢发现,朝廷大臣陷于门户之争,经常彼此攻讦,而不能进一策,于是,不得已又渐渐用起了太监。

    崇祯四年九月开始,皇帝遣中官王坤往宣府、刘文忠往大同、刘允中往山西、王应朝往蓟镇、邓希诏往辽东,监视军兵和粮饷。

    又任命太监张彝宪总理户、工二部钱粮,唐文征提督京营戎政,从此太监监军之风大开。

    曹化淳的这份调查结果里,驻福建水师监军太监候风秘审了水师郑芝龙部的几个军官士卒,证实了锐勇军上百条大船去攻击倭国的事情,他们认为锐勇军抢掠倭国的金银不下几千万两。

    南直隶镇守太监王朝东汇报,锐勇军在江南各地买了几百万亩良田,那首沁园春.雪就是王朝东报告上来的,据说从苏杭的小妾赵语芙处流传出来。

    驻辽镇太监邓希诏的报告内容最多,其中最触目惊心的就两件事,一,锐勇军在藩属国朝鲜如太上皇一般,劫拿朝鲜民力财力为其所用,二,朝廷派驻辽镇的官员,从巡抚到兵备道到分巡道等等几十人,皆被锐勇军收买和威胁,他们不能理事,整个辽镇的民政财政等等事务,都是锐勇军自己掌控。

    看了那些详细资料,最后的结论就是,从倭国到朝鲜,到辽东到草原,南北两千里、东西四五千里,都在锐勇军的控制之下,而朝廷全不知情。

    皇帝看的触目惊心!苏杭这是要干什么?武人跋扈可以理解,但他瞒着朝廷暗中发展实力,控制藩属国、控制文官,暗中积蓄力量……山海关就在苏杭控制之下,两三天他的兵马就可以兵临京师,锐勇军是天下第一强军,到时候何人能敌?

    民乱颠覆不了大明,鞑子也只是劫掠,细想想,如果苏杭谋反,那却无人能制!刚才从沁园春联想到曹操……诗词为发现的辽镇真相做了背书,真相又反过来佐证了诗词,互相印证后……天哪!

    崇祯的冷汗一下子就下来了,恐惧之后继而深深的愤怒!被欺骗的痛苦,想象中锐勇军兵临京师的忧虑,种种情绪交织,他颤抖着身体,哆嗦着嘴唇,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反应。

    最后,崇祯摆摆手,让两个太监退下,然后,他一下子瘫软在椅子上,久久无语。

    崇祯非常勤政,作为皇帝,但宫内基本无宴饮之乐,内忧外患、衰微脆败的国事经常让他夜分不寐,不过,他虽然志向远大励精图治,以图中兴大明,但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的性格,使得大明整体的局面愈加倾颓。

    皇帝独自呆了一下午,苏杭的事情他不好和大臣们商量,如果朝廷对锐勇军的猜疑流传出去,只会激得他们提前造反,此事只能徐徐图之,辽镇那么多将领,都能跟着苏杭造反?不激化矛盾,派出得力大臣渐渐分化瓦解,将此事消与无形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