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 大明手术刀 > 第362章 不题字

第362章 不题字

作者:青云在眼前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沧元图牧龙师至尊风流

一秒记住【长风文学网 www.cfwx.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都是明末伟大的科学家,但徐光启还可以称之为政治家,因为他当过文渊阁大学士、次辅,宋应星只是举人出身,目前他连教谕那样的小官还没当上哪。

    宋应星此前当然听说过锐勇军,但锐勇军与朝廷发生龌蹉,在奉新乡下的他,就不太知道了,锐勇军的立场,他还是今年在报纸上看到的,心下非常赞同。

    这不但是因为他见过底层民众的苦难,而且,宋应星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本来就与此时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自然观是矛盾而冲突的,在自然哲学思想上,作为思想家的宋应星,超过了前人张载与后人王夫之。简单来说,思想家的宋应星虽然明亡后不出仕,但对明廷是持批判态度的。

    所以,宋应星与苏杭很快就聊到了一起,如果换做是史可法这种令人崇敬的、对朝廷忠心耿耿的民族英雄,对苏杭只会拍案大骂。

    宋应星并不太懂政治,苏杭感兴趣的更是他的研究,于是就聊起了宋应星的科研领域,聊了一会儿后,苏杭得知《天工开物》还没有出版。

    宋应星见镇远侯对他的发明研究如此感兴趣,当然高兴,他已经把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工作,对技术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并且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就待著述成书了。

    已经整理的资料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在农业方面,宋应星对水稻浸种、育种、擂秧、耘草等生产全过程作了详尽的记载,他还培育了水稻、大麦新品种,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

    在手工业方面,宋应星已经开始关注定量的方法,注意到生产过程时,原料消耗、成品回收率等方面的数量关系,有着明确的量化的观念。

    他还发明了立轴式风车、糖车、牛转绳轮汲卤等农业机械工具,发现了冶炼黄铜的新方法。

    在物理学方面,宋应星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提出了声音是空气传播的概念。在化学方面,宋应星分析了金、银、铜、锡、铅和锌等多种有色金属的化学性质,提出了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异分离或检验有关金属的方法。

    此外,宋应星在天象观测和音乐韵律方面,也非常精通。

    这是一位人类历史上的全才、通才和天才,只是因为战乱动荡,他的研究发现没有得到重视,苏杭最关心在意的就是,将宋应星的研究,完全转化为生产力,让科学家在活着时,就看到自己的学术在实践上得出成果。

    越聊越投机,苏杭高兴道,“宋先生,今天遇到您真是太开心了,我一直准备筹办一所大学,只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我准备请先生担任大学校长,再给您配备几十名助手,一方面将您的研究发明著述成书,另一方面,将这些理论、发明和研究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切实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工业、矿业等行业的生产效率,您看如何?”

    千里马终于遇到了伯乐!宋应星开心地询问大学的形式,又询问了此时辽东的工农业生产,然后爽快地答应了。

    “未想到侯爷居然在这么多领域都有如此发人深省的见解,佩服之至!”宋应星宛如遇到知音一般开心道。

    苏杭毕竟是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过来的,即使是学渣,但随便在网上逛一逛,物理化学等杂七杂八的知识就了解不少,和宋应星聊是没有问题的,反倒让宋觉得这位侯爷懂的真多,其实苏杭只是略懂皮毛,宋应星才是真懂。

    一旁的听众赵语芙,像听天书一样听两个男人聊天,她第一次知道,她的男人居然懂的如此之多,曾经以为他只是将领,后来发现他对于政治、民生等问题都有很好的掌握,今天才知道,他简直是一个知识极为渊博的天才啊!女人的眼睛里都冒出了小星星,完全是崇拜的那种小星星。

    二人聊了很长时间,苏杭说明天去兵工厂实验室接着聊,三人离开时,饭馆老板听说是镇远侯,一方面表示不收费,一方面拿出纸笔,笑呵呵请求苏杭题字。

    苏杭哈哈大笑,道,“老板,本侯爷的字可是相当难看了,你要挂出去,一定会影响你生意的。”

    语芙坚持买单,将银子放到了柜台上,老板执意不收,一定要苏杭题字,要是让百姓知道镇远侯都来他的店吃饭了,那生意还不火爆到死,至于字好看赖看才无所谓哪,只要是侯爷的就行。

    苏杭笑道,“老板,饭菜很好吃,祝你生意兴隆日进斗金,你可以跟大家宣布,镇远侯苏杭在你的店里吃了十大碗米饭,把舌头都吃进去了,哈哈哈,但题字真的不行。”

    宋应星在一旁看自己老乡与辽东的最高统治者之间有趣的互动,心生感慨,这位侯爷也太平易近人了,辽东的风土人情真的不一般。

    离开饭馆后,苏杭亲自将宋应星送到金州的驿馆。

    翌日,苏杭带着宋应星赶去了锐勇军兵工厂,他要看看蒸汽机和火箭的研发进展,也希望宋应星能对于辽镇的科技水平有个了解,苏杭决定设立科技发展司,由宋应星担任司长。

    实验室的规模又扩大了,将近两百人分为火炮、火枪、火箭和蒸汽机四个组,每个组又根据研发侧重不同,内部分成若干小组。

    “蒸汽机怎么样了?”给王成刚和宋应星介绍后,苏杭问道。

    王成刚笑道,“侯爷看看就知道了,有进展。”然后带着二人进去。

    宋应星看到河水旁数量众多的水力钻床、水力锻床和碾床等机械,已经有大开眼界的感觉了,这东西算不上新鲜,但数量实在太多了。

    到了实验区,看着一间间屋子里边穿着白大褂的人群,看到那些枪炮,以及正在讨论问题的工匠,宋应星攥紧了拳头,有些颤栗,这就是发明研究的氛围啊!